与政府较劲10年 三地污染调查
2006-12-19

      11月21—25日,中国环境记协会接到上级领导批复的信访件,说深圳、广西北海和云南禄丰有企业污染当地环境,搞得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奉命会同新华社每日电讯记者和中国新闻社记者针对这些案件赴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走访深圳罗湖区

      深夜,罗湖区弥漫的异味

      11月22日,环境记协调查采访组来到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畔,对居住在两个垃圾处理厂(市政环卫厂和卫生处理厂)附近的居民进行了采访。

      据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畔青湖山庄的数十位居民反映,当地有两个垃圾处理厂(市政环卫厂和卫生处理厂),自小区建设之前早就存在。而政府在小区规划建设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实在令人费解。

      他们说,在买房之前,谁也不知道这里会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但住进来以后,想走却走不脱了。因为现在人们都知道这里臭气熏天、环境恶劣,没人愿意在这里买房子。如果现在把房子卖掉,会赔很多钱!

      一位陈姓老先生激动地说:“我研究生毕业,如今退休来这里,用一辈子心血攒来的钱买了这套房子,还不是为了她们?”他指着怀抱中的小孙女说,“我60多岁了,天天闻这些臭气死了没什么,可他们怎么办?请你们为我们做主,一定要帮助我们反映这些问题!”

      在谈到这两个垃圾处理厂所排放的污染气体时,居民们很是激愤。据他们反映,这两个垃圾处理厂至今还常在晚上排放恶臭气体。一到晚上7点多钟后,臭味让人难以忍耐。居民们窗子不敢开,人也不敢出来。即便是关上窗户,臭味仍然隔挡不住。

      一位王姓先生无奈地说:“他们一放气,我就咳嗽。我们是弱势群体,真是没办法……”

      一位姓彭的女士讲:“那是一种难以说清楚的臭味,像是烧死动物。有一次从家里出来,我闻到臭气后就吐了。”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情况,我们调查采访小组又来到位于青湖山庄小区斜对面的金祥都市花园小区。该小区居民同样反映:这两个垃圾处理厂排放的恶臭气体让人难以容忍!

      据该小区物业管理处护卫队的黄队长说:“白天的时候一般还没有什么味道,但到了晚上,经常会闻到臭气。尤其阴天的时候气压低,臭味不容易扩散,方圆几里地都能闻到。我们的保安人员差一点就要带口罩上班了!”

      从小区出来,我们来到垃圾厂。该厂大门紧闭,为安全起见,我们决定请环保部门陪同一起来厂里查看。

      碰壁深圳环保局

      当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我们拨通了深圳环保局的电话,一是希望从深圳环保部门那里了解市政府对这两个垃圾厂将采取哪些整治措施;二是希望能在深圳环保部门人员的配合下,到两个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查访。但该局工作人员首先强调环境记协在调查采访之前没有事先通知该局,程序不对;继而又说领导不在。下午4点40分左右,调查采访组直接来到深圳市环保局宣教办,但仍采访无望。

      讨要材料也是难事

      11月23日,调查采访组在赶赴广西的途中拨通深圳市环保局宣教办的电话,希望该局将有关资料传真到北京,以便环境记协向总局领导客观汇报。采访组回北京后亦多次向深圳市环保局索要资料,但该局最终没有提供。

      深圳是个发展很快的城市,昨天还荒芜的地方,今天就可能成为大厦鳞次栉比的闹市区。因此,对如此快速崛起的深圳,在其城市发展规划方面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得更科学更合理些?而对于既成事实的老问题,我们是否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快地区解决它,从而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呢?

      二、北海“群华”:迟来的搬迁

      11月24日,环境记协调查采访组来到广西北海市环保局。针对某媒体反映的“群华”公司污染当地环境,并与政府“较劲”十年的情况进行采访调查。

      “群华”和政府“较劲”的理由

      据北海市环保局法规科梁科长介绍,群华公司是一个生产鱼粉的私营企业。1989年,该企业从北海的白虎头迁到现在的北海市地角街。自1996年开始,位于企业附近的地角中学、地角居委会等10家单位,联名向市人大反映该企业的恶臭气体污染情况,并要求政府责令其停产搬迁。在政府的要求下,“群华”对生产设备虽然做了一些改进,但污染物仍超标排放,直到2006年。10年间,政府对“群华”曾多次采取措施,但法人何发华凭借自己熟悉法律,一直与政府周旋,我们也拿他没办法。

      当记者问及现在的情况时,梁科长说,2006年11月14日,政府已经同意该厂搬迁到银海区平阳镇横路山村委大山村以东铁山港一级公路以南的新厂址。

      至此,“群华”在市区排放了十几年臭气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群华”:与政府“较劲”10年非事实!

      随后,我们随北海市环保局的同志来到“群华”。一进厂门,一股腥臭的味道扑面而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位瘦小的,年龄在60开外的老人,他正是“群华”的老板何发华。

      何发华激动地说:“有人说我跟政府较劲10年,这根本不是事实!我生产鱼粉确实味道难闻,这我知道。我从1999年就向市政府打报告要求搬迁,可就是不让我搬。2003年到2005年,我年年都打报告要求搬迁,但没有人理我。2005年,北海市政府下令我的厂关闭停产,我也执行了。可是我的100多员工得下岗,我一天就得损失20万……。当年我在这里建厂是市政府批准的,由于城市发展变化,目前已经不适宜在此地建厂生产。我根据市政府的决定和意见,多次向政府请求给予搬迁用地。但是用了这么多年都落实不了,原因何在?”说完之后,他从办公室拿出一叠材料给我们看,“这些就是我多年来向北海市政府提出要求搬迁的报告”。

      至此,北海市地角街附近单位群众多年受臭气污染的问题解决了;“群华”搬迁的问题也解决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可我们的一些媒体的记者们在今后的采访中,调查能否更深入一些?对材料事实的把握,能否更充分更详实些?另外,政府对当地问题的处理能否更快速一些呢?

      三、德胜钢铁公司治污的高明处

      11月25日,在云南省环保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调查采访组一行来到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官场村德胜钢铁公司。就当地村民反映该厂烟尘、噪声污染环境的问题进行了实地采访。

      群众举报——坏事变好事

      据省环保局有关同志介绍,自从禄丰县金山镇官场村村民进京状告德胜钢铁公司等三家企业烟尘、噪声污染环境后,省、州、县环保局都非常重视,要求企业抓紧整改。在群众举报的三家企业中,德胜钢铁公司的问题最为突出。另外两家企业,一家是德胜钢铁公司的附属企业;一家是氧气灌装厂,基本没有污染。为解决污染问题,德胜钢铁公司积极行动,投入大量资金,对产生污染的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如今,问题已基本解决。

      在德胜钢铁公司会议室,我们见到了告状村民代表李家荣。这位村民看上去是个精明的人。李家荣说,“自从他们告状以来,德胜钢铁公司确实改进很大。在省里、州里、县里的支持下,许多村民该搬迁的搬迁了。公司对污染治理得也非常好,居住在企业附近的老百姓也比较满意。”说到这里,他用手理了理头发,接着说:“现在县环保局、德胜钢铁公司还联合成立了环境监督委员会,并且聘任我代表当地的村民被为义务环境监督员。只要厂里出现污染,我就代表当地乡民,要求厂里整改!”

      据禄丰县环保局段局长介绍,自从村民反映情况后,州委书记来到现场指示,一定要下决心、下大力气整治污染。德胜钢铁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投资2.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目前,粉尘、噪声、黄烟基本上得到了治理。

      德胜钢铁公司办公室的冯主任说,德胜钢铁有限公司重组于2000年,累计投资17亿多元。如今,具备了年产1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今年不仅完成了对噪声源的消声治理、炼钢二次烟尘和黄烟排放的治理,同时还对原料运输作出了一系列环保规定,保证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冯主任说,原来我们只重生产,没有很好地和当地村民沟通。现在发现这种沟通非常重要。我们理解了村民,村民也理解了我们,环境得到治理,我们的生产也上了“台阶”,真是坏事变好事。

      粉尘有没有?村间、地头走一走

      据李家荣和环保局段局长讲,过去从德胜钢铁公司飘出的粉尘在村子里可以沉积厚厚一层,如今基本没有了。

      在农田里,我们看到农作物叶子绿油油的,没有什么粉尘;来到位于工厂附近李家荣的院子里,墙上的藤蔓开满了鲜花,院子干净整洁,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满地粉尘。李家荣说,过去地上粉尘很厚,用脚踩过都能留下脚印,现在没有了。

      企业附近村民将集体搬迁

      据李家荣介绍,禄丰县政府已经决定,到2010年,德胜钢铁公等三家企业附近的近700户居民,都要搬到离企业较远的新村居住。我们同时查阅了《禄丰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禄丰工业园区周边居民实施搬迁安置的意见》(禄政通【2006】121号),李家荣的说法属实。

      当初,德胜钢铁公司为生产忽视了环保的重要性。当群众举报后,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经过积极整,不但没有耽误生产反而使钢产量得到了提高。尤其只得称道得是在抓企业的环境治理上还把当地村民聘为环境监查员,通过让村民来监督自己的同时,和当地保持了密切的沟通关系,共建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这的确是企业的高明之处。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