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兰州石化公司厂区一角。刘延治摄
11月下旬,记者在兰州石化公司看到,化工污水池、炼油初期雨水搜集池等一批从根本上消除黄河污染风险的环保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工地上一派火热的景象。
兰州石化公司根据“千万吨炼油70万吨乙烯”的发展定位,加快发展,陆续建成年500万吨常减压、年300万吨重催、年6000吨超稳分子筛等装置,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多,成为西北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兰州石化加大环保投入,推行清洁生产,想方设法消灭“三废”,追求企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投入重金治污水
兰州石化公司地处黄河上游,周边生活着300多万城乡居民,下游2亿多人饮水靠黄河。如何在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量?这始终是兰州石化污水治理的核心课题。
兰州石化4套污水处理装置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承担着本企业和当地10多家企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重任,几经改造,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然而,随着千万吨炼油基地的建成和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技术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兰州石化先后投入1.3亿元资金,采用先进的水解+AO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改造了化工污水处理场,装置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5万吨,处理后的污水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04年,兰州石化投资对硫磺回收、气体精制装置进行了扩能改造,酸性水处理量由过去的每小时20吨提升到现在的110吨,酸性气经过处理后不再对外排放,而是作为常减压装置的电脱盐水。酸性气经过气体回收装置处理后,提出其中的硫化氢,送到硫磺回收装置制成硫磺,实现了化害为利、循环生产的目标。
据统计,2002年以来,兰州石化在污水治理方面投入4亿多元。目前,兰州石化4套污水处理装置日总处理能力达到11.6万吨,污水排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依靠科技除废气
兰州石化治理废气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减少废气,而是依靠科技,将废气回收后,重新用到生产中,将废气变为资源。2004年,兰州石化投入3700多万元,建设了3万立方米气柜、PSA和乙烯乙烷装置,将废气回收压缩提浓后,一部分生产液化气,另一部分送到常减压、重整、化工装置作燃料。这样,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废气,还降低了化工装置的燃料油消耗,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兰州石化对火炬气实施专项管理,出台了火炬气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单位,统一使用火炬气,从源头上解决了废气出路难题。居住在兰州市西固区的人们都感觉到,从去年到现在,兰州石化化工区的火炬再也没有燃烧过。这是因为兰州石化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采用先进技术,将以前在化工火炬燃料的气体回收后,投入生产中,并在火炬点火系统设置自动点火系统,在生产紧急状态下自动点燃火炬,烧掉放空气体,保障安全生产。
填埋处置灭废渣
目前国内企业通用填埋处置、处理、综合利用三种方式处理废渣。兰州石化公司主要采用填埋处置的方式处理废渣。从2002年起,兰州石化先后建设黑米崖和黄胶泥填埋处置场,对处置场做防渗处理,防止了废渣影响地下水和土壤。
兰州石化对废渣的处理努力向综合利用发展,将柴油碱渣作为化工原料,制造环烷酸;把锅炉粉煤灰中的细灰回收后,售给水泥生产企业作添加剂,每年销量达到2万吨。兰州石化深入调研南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状况,准备将每年10万吨的粉煤灰用于生产道路砖和建筑材料。
兰州石化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努力推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环境和谐共处。两年来,兰州石化废气排放综合合格率始终为100%,外排废水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来源:中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