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
商家:筷子收费出于卫生和环保
这家川菜馆在其厅堂前贴出告示,建议每位来饭店就餐的客人自带筷子,带了筷子的客人可以享受饭店的贵宾折扣。当然,客人也可以使用饭店提供的消毒筷或者是一次性筷子,但后者需要客人付费购买,价格每双一元。
前日记者走进这家餐馆后发现,一次性筷子和毛巾、餐巾纸、牙签等包在一起,确实以一元的价格在出售。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推出“筷子收费”项目主要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同时,客观上也能起到环保的作用。据他介绍,不止他们一家,实际上目前杭州有多家饭店采取了对一次性筷子进行收费的做法。他说,这是杭州餐饮业响应国家有关部门及餐饮业协会要求限制使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的号召而采取的措施。通常,出于形象和档次方面的考虑,饭店都会为食客提供清洁的筷子。但有些时候会有顾客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提出要使用一次性筷子。而饭店方面对此并不提倡,因此就采用了收费的方式,一方面表明饭店的态度,另一方面借此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杭城某品牌连锁砂锅饮食店的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向顾客收取一次性筷子费用,主要是考虑我国森林资源有限,响应环保号召,通过收费杠杆来调节顾客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习惯,对企业来说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措施;当然,饭店会一如既往地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消毒碗筷。
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
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万棵树。
一、国人就餐尚不习惯自带筷子,也不习惯在饭店里为餐具买单。经常在饭店应酬的某公司销售经理王先生认为:出来应酬哪里有带筷子的?而花钱“买”筷子,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总感觉疙疙瘩瘩,钱没多少,人情味道一下子没了。他认为,为顾客提供干净卫生的餐具是饭店的责任,饭店、餐馆不在餐具的清洗和消毒上多下工夫,保证干净卫生,而要顾客自带筷子或对一次性筷子实行收费,这是把餐馆的卫生责任转嫁到顾客身上。
二、收费能否解决一次性筷子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之间的矛盾?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尖锐指出:“我看这家餐馆是假环保之名,行敛财之实。如果餐馆对一次性餐具持坚决反对态度,完全可以不用。通过对就餐者的采访,大多数人并非意识到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在浪费资源,而是出于“不合算”的考虑才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
三、还有许多消费者认为,筷子的费用一般都已计算在餐费里了,再要顾客花钱“买”筷子,就有重复收费之嫌。他们对此表示不能接受。在杭州某唱片公司工作的孙女士说,把已经约定俗成的做法分解开来分别收费,是一种坑害消费者的行径,就象住宾馆还要收电费一样,不可理喻。如果这不是商家作秀的话,那必定是商家牟取暴利的途径。
据《钱江晚报》报道,从去年5月开始,杭州萧山区一家休闲山庄在向顾客收取住宿费的同时还收取电费。此事遭到广大消费者的非议和谴责,认为这是巧立名目重复收费,是宾馆获取暴利的违规行为。但宾馆的负责人却辩解说,因为山庄客房都用分体式空调,由客人自主使用。很多客人往往入住后就打开空调,外出也不关掉电源,一天下来要浪费二三十度电。这样不仅浪费了电,而且也缩短了空调的使用寿命。所以,他们特地在每间房内安装了一只电表,用收取电费的办法来促使顾客省电。该负责人得意地介绍,过去,山庄一年光电费就要付4万余元,而自从收电费举措推出后,电费下降了四分之三。
专家:是环保善举,但不可“强制”推行
在大多数公众对“筷子费”表示置疑的时候,环保专家对此收费项目却大加赞赏,中国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傅所长表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大国,日本每年消费250亿双一次性木筷,其中90%就是从中国进口。砍伐一棵生长20年以上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至8000双一次性筷子。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如果餐馆开始对一次性筷子收费,那么将是一个既节约又环保的好做法,应该提倡,对我国的森林资源也是一个极大的保护。特别是现在一次性筷子大量在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使用,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黑洞,如果从东部开始推广这样的做法,那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带着商家,消费者和专家的意见,记者随后在杭州城西的几家餐馆进行了调查。大多数餐馆并未实行一次性筷子收费,只在一条餐饮企业比较多的街上,每家餐馆桌子上都摆有一家产于杭州郊区某工厂的四件套(包括筷子、碗、盘子、茶杯),服务员介绍说这是卫生餐具,是卫生局指定使用的餐具套装。但记者在其包装上并未发现任何卫生部门的标记,其收费价格为2元/套。经过记者向服务员了解,每晚会有专人上门来收集用过的餐具,然后按数量更换,接着拉回厂里进行集中清洁消毒。记者随后致电市卫生局,对此指定餐具的事情进行咨询,无人回应此话题,或以不知情为由拒绝记者采访。尔后记者根据餐具包装上留的电话采访该企业生产负责人,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在另一家连锁餐馆,记者在用餐时并未有服务员提醒需要为桌子上的一次性筷子套装付费,直到记者结帐时才被告知,需为此付每人两元的“纸筷费”。当记者表示质疑时,该餐馆大堂经理表示,这属于约定俗成的餐饮业行规,并非首创。就此情况记者特别连线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程来节律师,他表示:餐饮场所在计算餐饮价格的过程中,已经将筷子、纸巾、牙签等费用,计入了成本价。如果再单独收取所谓的“筷纸费”是不合理的,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应该无条件退还。商家强收“筷纸费”行为属“霸王条款”,此举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我们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的这种行为属于强制消费,因为他没有告知消费者应该消费的项目,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以拒付此项消费。
浙江大学新闻学院的沈爱国教授针对以上现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根据一些新闻报道了解,筷子等一次性用具收费,在国外早已实行。但在国内对其如何实施?最终的收益归谁所有?商家收了这笔费用后,国家对其有无实行单独的消费税或环保税?在报道中无明确解答。我国的一些经营者总是拿出国际惯例这样的词汇来对消费者进行道德说教,然后名正言顺的享受随之带来的巨额利润,在这方面,行政执法部门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缺位。
一件本是绿色环保,造福后人的先见之举,却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利益掣肘,使得消费者在为此买单时,心中充满疑问,而其中商家暗藏的暴利也给这项光彩事业添了不光彩的一笔。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