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吴立红:那个可爱的偏执者——南风窗2005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排行榜
2006-12-11
吴立红:那个可爱的偏执者——南风窗2005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排行榜

作者:郭宇宽   来源:郭宇宽专栏    时间:2006-7-8  打印文章
   【内容提要】信念:“如果大家都在铁锅里被翥着,我愿意是那只先跳起的青蛙,但愿能把锅盖撞开。”

南风窗2005为了公共利益年度排行榜

吴立红

  38岁

  宜兴周铁镇农民

  信念:“如果大家都在铁锅里被翥着,我愿意是那只先跳起的青蛙,但愿能把锅盖撞开。”

那个可爱的偏执者

  如果你第一次见到他,不由得会联想起祥林嫂来,他坐在你面前可以说上两个小时话,不用打断,激动的时候脸胀得通红,而他说的所有信息,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太湖的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2005年5月12日,在“2005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访团到达南京后,有一个消息在采访团内流传开来:宜兴的那个名叫吴立红的“太湖卫士”其实是个精神病患者。在此之前,包括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内的一些媒体记者正打算借此机会采访这位民间环保人士、污染举报专业户。但是,关于该人有精神病的消息也使这些记者产生了疑虑。吴立红本人则如约从宜兴农村赶到了采访团下榻的南京江苏议事园,对于那个关于他的传言,他还不知情。

  跟随采访团采访的环保作家哲夫从宾馆房间离开,避开吴立红,向一位与吴立红接触较多的当地记者询问吴立红的情况。该记者回答说,吴立红有没有精神病得由医院作出鉴定,你们何不跟他聊一聊,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哲夫作出了结论。他在午餐的时候向采访团的记者们宣布:吴立红没有精神病。哲夫开玩笑说,搞环保的,哪个没有一点儿精神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吴立红仍然需要向采访团证明,他得用事实证明他花了10多年时间向外界所反映的污染是确实存在的,而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臆想。事实上,太湖局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通过吴立红家乡宜兴市的多条河流排入太湖的污染物占到全部入湖污染物的一半。不幸的是这个权威的证明当时还未出现。

  从5月12日开始,苏南地区连降大雨,使吴立红的这一自证任务变得难以预料。众所周知,大雨会把河网里的污水稀释,使污染状况显得不像人们预期的那么严重。

  5月14日,按照预定的日程安排,采访团在常州市区活动。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和环保作家哲夫在吴立红的请求下,“突袭”常州与宜兴交界处的漕桥河,乌黑发臭的河水被央视记者拍了下来。这成为前文所述的“漕桥河风波”的肇始。

  5月15日下午,采访团的大队人马按照预定的行程来到漕桥河一带,发现河网里的水是清的。吴立红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是央视记者在我的要求下提前拍到黑水,那我就真的有口说不清了。

  5月15日傍晚,当吴立红和全国人大的两位高官在常州下榻的宾馆院子里行走时,两名不明身份的便衣男子走过来,要将吴立红架走,当即被他们并不认识的这两位全国人大官员喝止。吴立红说,这就是他这些年来处境的最好说明。

  时间上溯到20年前,吴立红不过是宜兴市分水镇上的一个普通农民。他高中肄业,跟别的年轻人一样,在工厂里打工。对于身边鱼虾成群的清清河水,他也司空见惯,觉得那种干净的环境是天经地义并且理应干净到地老天荒。直到1989年,镇上为数不多的化工厂排出的污水开始侵蚀河流,杀死鱼虾。当他注意到这个变化的时候,他开始感到惊慌。

  你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对自然生态如此珍视,就如同你无法解释为什么达尔文如此喜欢探究猴子与人之间的亲戚关系而爱因斯坦却整天琢磨以超过光的速度飞行。吴立红认为水干净、人健康是天经地义的真理,与此同时,那些开化工厂的人肯定认为自己赚很多钱是高于一切的幸福。吴立红的艰难历程由此开始,因为后者的追求成为这个时代的压倒性的“硬道理”。

  1989年,吴立红第一次向污染企业提出抗议。那个时候,环保局这样一个机构还没有出现。他跟污染企业交涉未果,随即向乡政府反映情况。在随后的岁月里,这成为他的生活方式。然而,与他的愿望相反,当地的化工厂一座接一座建成,工业污水横扫当地河网,环境很快变得无法收拾。

  1998年,吴立红盼来了声势浩大的“零点行动”。吴立红觉得治污有望,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行动,带着前来采访的央视记者架小舟夜查排污口。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吴立红开始对当地的环境状况备感失望。于是,他在继续举报非法排污企业的同时,开始逐级向政府部门反映下级环保部门监管不力。直到有一天,他把材料递到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家环保总局。这也使得他在当地的处境越来越尴尬。

  浙江农民陈法庆因为自费在媒体上刊登环保公益广告以及环保公益诉讼而获得了普遍认同和肯定,他在今年6月份特地来南京会见了吴立红,跟他探讨参与环保事业的心得。陈法庆认为,搞环保要讲究策略,吴立红的方式需要改变。

  与陈法庆相比,吴立红的环保经历的确单调乏味了些。他总是举报、举报再举报,单调到与他接触的不少媒体记者都觉得无法将其作为新闻报道,但他还是不放弃。他说,个性决定命运,我就是看不下去干净的江南水乡变成污水坑。

  环视太湖地区,吴立红一直是在一种孤立的状态下工作。迄今还没有出现第二个像他这样敏感的人,甚至也看不到一个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不过,吴立红偶尔也觉得自己并不孤单。不久前的一天,他在路过一座桥的时候,发现桥上有小孩子用粉笔写下的“还我母亲河”这样的话语。在那座桥下,河水常年如墨。吴立红在叙述这一情节的时候,显得很快乐。

  许多当地的能人因为开工厂而成为亿万富翁,普通人也依附于这些污染企业混口饭吃,只有吴立红,他始终游离于那个以污染企业为核心的利益共生体之外,尽管日子越过越窘迫,却始终保持着一个挑战者的姿态。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今年10月26日,吴立红当选中国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这是来自官方对他可贵的肯定,最近一次吴立红来北京参加颁奖和研讨活动,记者和他开玩笑,“你现在成英雄了。”他像个孩子一样,脸又红了。(高学军  郭宇宽)
  
《南风窗》2005年12月下

编辑:梁永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