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刻不容缓
2006-12-11

  中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伴随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相当数量的汽车开始进入“老年期”。汽车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应当及时报废更新,如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工作的混乱无序状态不能及时予以改变,将直接影响汽车的生产销售并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编  者

  废旧汽车回收和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发展我国的废旧汽车回收和利用必须提上日程,这是谋求汽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有益之举。

  汽车作为重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生活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已为期不远,“汽车社会”的时代即将到来。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570万辆,预计2006年汽车产销量将达到650万辆;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有资料显示目前已经达到2500万辆,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600万辆左右。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汽车不可避免地进入“老年期”。

  汽车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应当及时报废更新。但由于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工作混乱无序,一些拼装车、超期服役车仍然在马路上行驶,埋下了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如果报废汽车回收工作的混乱无序状态不能及时得到改变,将直接影响汽车的销售与生产,并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

    报废回收无序引发社会问题

    ● 近年来,部分地区汽车报废更新管理工作失控,报废汽车回收渠道混乱,一些单位不按规定将到期车辆报废上交正规回收部门,而是私自拆解。

    ● 一些个体户和少数不法分子到处收购,进行倒卖活动或将报废部件异地拼装成整车出售,使大量报废车再次流入社会。

    ● 部分地区的乡镇和个体户自办废旧车回收市场和解体厂,公然出售报废车及其6大部件,从中渔利。

  目前,我国废旧汽车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拆解能力严重闲置,每年报废汽车只占拆解能力的1/2;二是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其中年回收拆解100辆汽车以下的企业占60%~70%,且多是手工操作,专用设备、工具缺乏,机械化程度低,拆解效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和拆解场地环境污染,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三是报废汽车国有回收主渠道受到严重削弱。据统计,国有企业回收拆解仅占报废汽车拆解总量的56%,有近40%的报废汽车流入乡镇和个体户,使大量报废汽车、拼装车重新流到社会,给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亟待加强回收管理

    ● 应当建立可回收零配件的处理、销售体系,拓展正规的拆车企业利润空间。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报废汽车的收购价,让利于报废车主。

    ● 遏制非法拆车业。在抓行业规范化经营的同时,运用税收和政策等手段,有计划地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汽车回收处理体系。

  有关专家呼吁,国家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报废汽车的回收管理。同时,要严格执行汽车报废标准,努力扩大报废汽车的回收,提高回收率和可用零配件的利用率:一是进一步加强汽车报废更新工作的宏观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对报废汽车已制定的政策,协调好各方关系,发挥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作用;二是加大对汽车报废更新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报废汽车回收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三是进一步落实汽车报废更新的有关优惠政策,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渠道,对无证经营、非国家指定的经营单位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四是规范旧车交易,杜绝报废汽车进入交易市场,保障旧车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五是争取尽早出台老旧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报废、回收、管理法规,使之纳入法制化轨道。

  报废汽车回收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的工作,有关部门应通力协作,把这项工作推进一步。公安交警部门应加大交通监督力度,杜绝报废车和拼装车重新上路,参与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要吊销牌照,强制报废;对各种报废车除不予年审外,还要及时收缴牌照、注销车籍。交通客运部门对符合报废标准的公共汽车、出租车一律不办理营运执照。

  报废车回收和拆解子系统的任务是,能够方便、快捷和低成本地报废、回收和拆解报废汽车。国外由于汽车保有量巨大,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报废汽车的露天堆放问题。而国内由于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对拼装车和低价零配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报而不废的问题。

    汽车回收须注意环保问题

    ● 对汽车回收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尽可能地依靠科技方法加以回收。

    ● 汽车“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应提前考虑报废环保问题。

  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的宗旨之一是解决汽车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汽车回收利用行业本身也有环境污染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在废旧汽车拆解过程中和拆解后的处理环节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如果污染物超浓度排放,不仅作业区的工人受到危害,而且会影响周围环境。

  对汽车回收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应该尽量少采取掩埋的方法,而尽可能地依靠科技方法加以回收。目前,最令人伤脑筋的是车用塑料分类与回收。据估计,汽车用塑料重量已经占到汽车车重的11%~13%,而且车用塑料的种类又十分繁多。因此,最好的措施是在汽车设计、制造中减少车用塑料的品种,并优先选用容易回收的塑料材料,或选用与主体聚合物相容的聚合物材料。这些都是今后汽车“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应该考虑的课题。

  对于报废汽车上拆解下来的、实在无法回收的塑料零部件,用焚烧回收其能量当然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办法。但对于如PVC之类焚烧后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塑料应严格控制在汽车上使用。因此,当务之急的课题是研制能在汽车上使用的、生物降解的塑料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塑料废弃物所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与汽车回收行业有关的气体污染物都是由于车用塑料废弃物焚烧时产生的,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氰化物、二氧化硫、卤化氢等。对于这些有害、有毒气体的防治,应在焚烧炉及其系统设计时采取净化措施。汽车回收行业的水污染类似于一般机械行业的情况,都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可采取机械行业类似的防治措施。

    汽车回收与利用管理的对策

    ● 不能照搬国外废旧汽车的回收和利用管理方式。
    ● 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重点从三个方面考虑对策。

  第一,建立完善的关于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对废旧汽车处理得比较好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等国,均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我国应将该问题的管理归属到某一机构,由该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或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虽然我国即将出台相关标准,但这只是一个技术支撑,要良好运作这一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

  第二,汽车企业在设计时应考虑汽车零部件的易拆卸性,即可分解性,而且一个部件尽可能使用同一种材料,开发材料再生技术。从根本上加大回收利用的程度。国际标准中所提出的计算车辆零部件的回收率和再生率时的四个步骤中的分解步骤,要求由原汽车制造厂提出可回收、再生的部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该部件必须能与汽车上的其他部件分离。然后,在保证安全和环保的情况下,考虑是否有成熟的技术使之回收。

  第三,汽车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回收再利用的意识。汽车企业有效利用好回收材料,可以节约成本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对社会、对企业自身和消费者都有益。因此,汽车企业应在观念上加以重视,积极参与汽车回收利用的有关活动。要做好这项工作,最根本的关键还是在于汽车制造企业。只有企业意识到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与自己切身利益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把我国废旧汽车的回收利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