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CO2溫室氣體 水庫助長溫室效應
2006-12-08

排放CO2溫室氣體 水庫助長溫室效應

中廣新聞網2006/12/07 14:30

    有鑑於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各種極端的天氣變化加劇,中山大學與東南亞各國進行區域研究合作,研究結果發現,原本被認為最乾淨的水力發電,排放的溫室氣體居然要比火力發電還要高,興建水庫會引起更嚴重的溫室效應。(張德厚 報導)

    在國科會支持下,中山大學陳鎮東教授與東南亞區域全球變研究委員會合作,進行「東南亞陸地及海洋的碳循環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包括台灣及東南亞等國的河川、湖泊及水庫,由於有機質含量高,因此會釋放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到到空氣中,尤其是水庫攔阻了許多和河流中的有機質,水庫底部在缺氧的狀況下,更會是釋放大量的甲烷及氧化亞氮,而排放一噸的甲烷,相當於排放21噸的二氧化碳,排放一噸的氧化亞氮,更相當於排放200噸的二氧化碳。陳鎮東:「過去一直以為水力發電是一個很乾淨的能源,可以不排放二氧化碳,現在我們越來越多證據,包括台灣的、東南亞有關水庫的證據都可以顯示,水庫所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甚至要比相當大小燒煤、燒石油的火力發電廠,排放的還要多。」

    陳鎮東指出,中國大陸三峽大壩的水庫規模,比目前東南亞所有的水庫加起來都大,因此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量將更為驚人,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溫室效應。陳鎮東:「三峽大壩建成了之後,它攔阻了大約75%原本要往下游輸送的有機質含量,這些有機質在三峽大壩累積,勢必將排放溫室效應氣體。」

三峽大壩 將引發嚴重溫室效應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2006/12/07 16:40 記者: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長江三峽大壩雖然壯觀,但可能會引起東南亞地區更嚴重的溫室效應!

    全球氣溫逐步上升、極端天氣變化加劇等現象,可能與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效應氣體有關。中山大學教授陳鎮東在國科會支持下,今天發表「東南亞陸地及海洋的碳循環研究」。

    陳鎮東表示,河流也會排放二氧化碳到空中,而且全世界約40%的河流上有水庫,當河水蓄積在水庫中,深水內缺乏氧氣,有機質就會分解出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等氣體。

    陳鎮東說,以研究看來,水力發電絕非乾淨的能源,溫室氣體排放量甚至比火力發電廠還高,因此,未來不應該以發電為由,繼續興建水庫。同時以三峽大壩的水庫規模,比目前東南亞所有的水庫加起來都大,因此排放出的溫室氣體量將更為驚人,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溫室效應。

    陳鎮東表示,甲烷吸收太陽光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代表排放一噸的甲烷,相當於排放21噸的二氧化碳,而排放一噸的氧化亞氮,更相當於排放200噸的二氧化碳,因此會帶來更嚴重的溫室效應。

    從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合作國家的研究也發現,與溫、寒帶地區相比,東南亞的50餘條河川及水庫,由於有機質含量高,因此都釋放更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到空氣中。

    而以台灣的20個水庫,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超過想像,二氧化碳含量的濃度,約在2000-4000ppm間,比起正常空氣、水表中的375ppm,高出六到十倍,翡翠水庫更高達8000ppm。

三峽大壩長江水冬天形成有毒赤潮 影響台灣

中央通訊社    更新日期:2006/12/07 21:26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中山大學海洋地質及化學研究所教授陳鎮東研究指出,三峽大壩所沖出的淡水在冬天會沿著中國大陸邊緣南下,不但會帶來高有機質和農藥污染,海洋中營養鹽的濃度也會高過夏季十倍以上,營養鹽造成優氧化,藻類太多反耗盡水中氧氣,魚蝦無法生存,甚至會形成有毒的赤潮,將影響台灣。

    陳鎮東主持東南亞區域全球變遷研究委員會(SARCS),近三年來SARCS的區域研究合作主題為「東南亞陸地及海洋之碳循環研究」,經過這些研究發現,湖泊、水庫、河川排放溫室氣體效應非常嚴重。

    他的另一篇「三峽大壩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研究,也從對東海的影響喚醒大家重視東海生態。

    陳鎮東說,最近研究顯示,夏天吹西南風,高溫、高鹽但低營養鹽的南海和部份黑潮水通過台灣海峽,從三峽大壩沖出的長江淡水流向東北方,不至影響台灣。

    不過,他說,冬季改吹東北風,低溫、低鹽,但營養鹽含量高的長江淡水,改成沿大陸邊緣南下,冬季台灣海峽水溫比夏季可低到攝氏15度以上,營養鹽濃度可達夏季的十倍以上,除了營養鹽之外,還帶有高有機質及農藥污染的長江沖淡水,冬天時偶爾會流向台灣北部,污染北部海域。

    陳鎮東說,水中的營養鹽雖然是海洋植物生長時所必需,但濃度太高時,卻容易造成優氧化,也就是藻類因營養鹽不虞匱乏時,一下子生長太多,藻類死亡後沈到海底分解,分解過程中耗盡太多水中溶氧,魚蝦等動物勢必窒息死亡,漁獲量當然減少。

    他說,若造成優氧化的藻類正好是有毒的雙鞭毛藻類等時,就會形成有毒的赤潮,經由食物鏈關係造成會毒死人的西施舌事件。

    三峽大壩從2003年6月開始蓄水,夏天長江豐水期蓄水,冬天枯水期時排水。

    他說,日後冬天流向台灣海峽,甚至南海北部的營養鹽和污染物濃度上昇,順便也把江蘇、浙江沿海日益增加的赤潮藻類往南送,影響台灣;而夏天時則北上的暖流也將赤潮藻類往北送,影響緯度高的地區,這些都值得警惕。951207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