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营林所职工周宗山与铁力局局长张泱(左)签订了林地承包经营合同,成为铁力局林地承包经营第一人
本报讯 通讯员王树国 李景才报道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实施后,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紧紧围绕伊春市政府提出的“森林资源不能逆转,流转资金不能流失”这一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效益这一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注重在思想发动上想办法,在调动职工参与林地承包上动脑筋,在制定优惠政策上做文章,在推进落实上下功夫,细致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职工承包经营林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至目前,全局已完成林地区划面积10,400公顷,签订合同874户,流转面积9100公顷,造林面积52.2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1.7公顷,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使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铁力局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由资源管理部门牵头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办公室,这一专项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加强对试点林场所的指导和调度指挥。同时,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林木流转服务中心,按照流转手续的办理流程排序设立了法律、立项、服务、综合、评估、财务6个工作部,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形成了统一协调、一抓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投入专项资金20多万元,完善了林权制度改革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功能,全程实行微机化管理,使林权制度改革内业管理实现了规范化。
根据局情,该局在15个林场(所)确定了九连林场、卫星营林所、茂林河林场3个场(所)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场(所),从提高职工群众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认知程度入手,采取广播、电视、召开职工座谈会、进行入户走访等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多层面、多角度集中对林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及林区职工千家万户的优惠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职工及时了解了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方法步骤。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高效运行,先后多次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局长办公会议、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全局动员大会和试点场(所)启动大会,层层进行部署,确定具体流转步骤。采取局党政领导包场所,场(所)干部分片包户的形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力推进。为使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家喻户晓,纪委、工会、宣传部、团委等有关部门组织林权制度改革宣讲团,送政策上山,将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林业局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贯彻到职工心中,使职工群众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承包经营林地,建设自己的“绿色银行”,做大山主人的信心。通过逐户分类调查,发放入户调查表,掌握了试点场所职工承包经营林地的情况,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入户调查的结果和上级确立的流转指标,对符合流转和承包条件的林木和林地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筛选地块。经过林场所初步踏查地块,林业局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现场认证后,按照林场所有购买意向的职工户数及每户10公顷的标准,由森调队进行合理区划,按照沟系一沟一坡进行,保证了可承包地块集中连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现有林木流转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为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环节公开透明,他们坚持严细管理、阳光操作的工作宗旨,明确要求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与结果必须公开透明,保证林权制度改革覆盖、惠及到试点场所全体职工家庭,坚持在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严格操作、严肃法纪,防止徇私舞弊,确保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各工作环节的连续贯通,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各项计算依据和工作成果的真实可靠。为使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有序稳妥的推进,他们完善了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制度50多条,组织有关部门对已承包的林地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切实加强指导,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让利职工,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认真执行伊春市制定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规定的五大原则,结合局情,坚持做到承包主体为林业职工的原则;改革与稳定并重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职工明明白白承包经营林地,信心十足建设自己的“绿色银行”,踏踏实实做大山的主人。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