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古学家发现近千个清代
2006-12-07


转自:MSN 北青网  来源:重庆商报(06/12/04 14:18)



渝北区麻柳沱镇御临河一带,众多的穴居洞穴建筑在崖壁之上记者刘自强摄



“房间”中有一近20平方米的石坑

 12月2日,重庆市考古专家刘春鸿一行爬上渝北区麻柳沱镇御临河附近崖壁上的“山洞”,一边观察一边暗暗惊叹。经初步考察证实,这一代近千个类似的山洞正是清代居民用于避难的“崖穴居”。专家称:“这片崖穴居规模远大于化龙桥虎头岩,对研究清朝军事和社会关系有很大帮助。”

  崖穴居·考察
  路口被杂草淹没

  这一大片崖穴居主要聚集在麻柳沱镇民主村御临河沿岸。在村里一个叫龙门寺的地方,从远处能看到山崖上密密麻麻布满洞穴,小的直径约1.5米,大的宽三四米,每个洞口形状规则,四四方方。最高的洞离地面有三四十米,洞口下的小路已被杂草埋没。

  “一个月前我们考察化龙桥虎头岩的时候,就有麻柳沱镇的居民告诉我们这里有许多类似的洞。当地一59岁居民曾在里面住过,据说还有现成的石灶。”刘春鸿告诉记者:“重庆关于崖穴居的历史纪录很少,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来看一看。”

   12月2日上午,劈开山里多刺的植物,记者跟随考古专家爬上高四五米的陡坡,进入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洞穴。洞门高约1.6米,刚能容下一个人进出。然而进去后豁然开朗,里面有一个约四十平方米大小的空间。

  崖穴居·探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