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染 有发展——肇庆巨变[图]
2006-12-05

  环保:八年努力迎来“模范”荣誉

  招商:今秋又将有260亿元落户

  交通:加速东进融入广佛经济圈

  规划:七星岩面积“扩大”近一倍

  文物保护:保遗址宁愿损失2800万

  产业布局:龙头效应形成完整链条

  旅游开发:明年收入要达50亿元


  品牌战略:端砚裹蒸贡柑齐“开花”今日,2006“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已拉开帷幕。海内外上千客商云集肇庆,预计签约项目130多宗,投资总额260多亿元。此前,肇庆先后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近日又获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肇庆之变,令人惊叹不已!

  山清水秀城市绿色扩张城市扩张是不是只是简单的圈地?肇庆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绿色扩张。扩大中心城区居住面积和景区面积,扩大更适宜人居的环境,肇庆市规划局局长霍伟这样解释。肇庆近年来重点打造三大板块:中心城区板块、东南板块和山区板块。以往中心城区板块既有居住区又有风景区、工业区。肇庆市委、市政府提出变革思路,保护中心城区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山清水秀的花园城市。经过整治,七星岩景区面积由原来的4.8平方公里增加到8.3平方公里。“下一步把几个排洪湖及周边地区纳入星湖,完成后星湖面积将达到9.3平方公里。”霍伟说,这是一条连接景区与城区的保护带,这条保护带将包括部分娱乐设施、公园绿地等。“不适宜在中心景区建设的项目可以在这里建,比如水上娱乐。”景区在扩大,居住区也在扩张,建设宜人的居住空间是建设宜人城市的首要任务。肇庆东北有9平方公里的规划工业用地,差不多占肇庆城区面积55平方公里的1/6,这块地也将纳入居住用地,建成绿色住宅小区、生态社区。北倚北岭,南临西江,中拥七星岩,肇庆集名山秀水于一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保护城市固有的自然风光特色,保护山水一体的自然景观,是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肇庆市规划局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了“肇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这样一组展板,在绿色扩张的同时,肇庆不忘对灿烂历史文化的保护。无论是“攻”还是“守”,都为了打造这样一张名片———建设“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最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推老扶新推进品牌战略为谋发展,肇庆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截至今年上半年,肇庆拥有的“著名商标”已达17件。而在4年前的2002年,这个数字仅为1。保护老品牌、资助创新新品牌,是肇庆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端砚,无疑是肇庆最老的品牌之一。但千百年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端砚的生产、销售都很分散,不成规模,效益也很低。虽然名声在外,但很多从业人员却是收入菲薄。为了打造好端砚品牌,肇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了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制定了《肇庆端砚业发展纲要》,先后建设了端砚博物展览馆,开辟了端砚一条街,举办了端砚文化节,拍摄专题片和制作网站……2004年,响当当的端砚品牌使肇庆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砚都”。目前,出产端砚的肇庆端州区共有端砚生产厂家60余家,手工作坊200多户,端砚业从业人员3000多人,年销售端砚10万方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在端州区,有一个名为白石村的小村子,现在已经变成了“端砚村”,名声越来越大。走进村子,可以看到,全村数十户人家,门前都彩旗飘扬,灯笼高挑。这些人家大多前店后厂,一边照顾着远来的客人,一边在石头上敲敲打打,极富特色,让人流连忘返。端砚之外,肇庆裹蒸、德庆贡柑、四会和广宁的砂糖桔等老品牌,都日渐兴隆。保护老品牌的同时,肇庆同样重视自主创新。政府从2003年起,总共拿出200万元,对该市每年获得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重奖。去年,肇庆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FH”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今年1至5月,该公司销售额为7亿元,销售利润近2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四互”商标,在2004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到今年5月份,该公司的客户数量发展至909家,生产势头良好,预计今年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比去年增长33%……记者从《肇庆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引导、培育和帮助争创“省著名商标”企业名单》里看到,里面详细列出了该市54个发展较好的企业,正准备按计划逐年申报著名商标。

  环境第一不要污染企业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发文决定授予肇庆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这是肇庆市继获得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之后又一次获得的国家级品牌和殊荣。为了这个称号,肇庆努力了8年……环保不过关的投资,不要!今年年初,随着珠三角产业调整的深入,工业废水相对较多的10多个皮革生产厂家来到肇庆,表示希望投资建设一个皮革行业的工业园区。他们的投资金额接近2亿元,是个“大买卖”。但肇庆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企业在进入肇庆之前,都必须先过环保关。测评的结果,十多个企业都没过关。此后,这些企业想了很多办法,进行改良。一段时间后,他们又找到肇庆环保局“考试”。测评的结果显示:环保水平确实有大幅提高,但仍然超标,不能准入!十多个企业“遗憾”而去。这之后,7家印染厂又来到肇庆,打算建一个3000亩的工业园区,税收可以达到每年1亿元!肇庆市有关领导看了这些企业的环保测评结果后,没有多思考就否决了。那些企业追问为什么,领导说:“西江受不了!”让对方失望中饱含着敬佩。而在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今年以来,因为环保原因就砍掉了近80个项目,其投资总额高达近8亿美元。

  污染星湖的小工厂,搬走!

  星湖,是肇庆市的一张名片。肇庆一直很重视星湖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通过多年的综合整治和维持,目前已经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长达10公里的截污管网,对中心区以及景区内3个自然村的污水进行拦截,总体环境得到改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据肇庆市环境监测站去年监测,如今肇庆星湖水体总体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标准,达到广东省珠江水整治的基本要求。

  即便如此,肇庆人还不满意,他们觉得,他们的“母亲湖”应该更“冰清玉洁”。肇庆市规划局局长霍伟说,根据新的规划,城区里的25个工厂已经搬离,剩余的几个厂也将于近期搬走。

  根据规划,这9平方公里将全部建成住宅小区,并将星湖水引进小区之内,从而真正体现“山、湖、城、江”的肇庆特色。

  工业污染的整治,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肇庆环保部门与市区110进行社会联动,实现24小时值班制度,共收到110联动投诉电话98宗,群众反映各类工业污染的投诉近1000人次,并都进行了认真及时的处理,结案率达到98%。

  肇庆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以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为首的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建设项目得到迅速的发展。而鼎丰纸业、星湖生物科技、蓝带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循环经济也都在发展之中。

  多方引资热情服务客商

  近日,日本丸红公司负责粮食及物流的高级执行官冈田大介率领的考察团到肇庆进行实地考察,洽谈中冈田大介当场拍板:与肇庆建立饲料与玉米的配送合作,进一步加大原有的小麦贸易份额。同时,他对肇庆新港物流中心建设表示了投资意向。

  近年来,大批客商的资金与项目源源不断地流进肇庆的发展良田。一年一度的“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今天开幕,肇庆外经贸局局长唐海洲保守预计:客商超过1000人,单签约项目就有132宗,投资金额260亿元。

  党政领导亲自出马

  其实,今年初肇庆招商引资曾面对一道道难题:一方面省内其他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对肇庆吸引珠三角产业转移资金与项目形成了竞争态势;另一方面国家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延迟了肇庆引进项目的投产。

  然而,肇庆人没有忘记省长黄华华视察时的嘱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这篇文章。要认识到这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于是,市委、市政府就把招商引资任务和项目跟踪落实作为岗位考核的重要标准,肇庆党政主要领导更是马不停蹄地带头招商、引商。今年4月初,杨浩明市长亲自带队赴台湾考察招商;5月,肇庆组织参加在江门举办的粤台交流会;6月,市政府组团赴广州举行2006肇庆———广州经贸合作交流会。

  四会市大洋铝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董事长邝顺玲告诉记者:“我觉得在肇庆投资特别开心,这里的投资环境好不说,而且领导重视,使每个投资者都能安心。”

  台商招来同乡投资

  肇庆市政府部门提出了“优惠政策是有限的,优质服务是无限的”理念,帮助企业家搞经营,也关注企业主及其家人的生活,可谓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

  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么一个故事。台商方先生开车在国道321线封开境内翻入路旁深沟中,当时大雨滂沱,到哪里求救呢?他拨通了封开县台办主任陈显良家里的电话。听到电话后,陈显良马上放下饭碗,一面协调将伤者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一面向交警中队报告情况,并冒着倾盆大雨赶往事故现场。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散落的货物和行李基本找到。陈显良看看表,已是夜里11点多钟了。

  台商清点后发现,尚有一个小行李包没有找回,陈显良再次赶到出事地点,下沟渠、钻涵洞、拨草丛、搬石头,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一乱草丛中发现了行李包,经检查,内有存折、资料等物件。

  好服务留住了企业家的心,也留住了肇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某台商依靠政府的扶持,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生意兴隆的大企业后,主动为肇庆当上了义务招商员,仅一人就招来12家台资企业。

  有矛盾?啥都要“让路”给文物!

  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在文物保护上一直不遗余力———不论是什么,只要和文物保护发生了矛盾,都要无条件让路!

  公路为古墓让道

  近日,在肇庆的中心地带,一项新的工程———三朝遗址公园即将动工。公园的中心是几个挖了一半的大坑。公园的旁边,一段本来笔直的马路,变成了“U”字形绕园而过。来到这里的人都觉得奇怪———挖到了什么好东西,要让马路绕着走?

  事情还要从2004年说起。2004年11月4日下午,康乐中路道路改造工程挖土施工中,一辆运泥车正在忙碌。不想,突然一声巨响,地面下陷了,下面原来是空的。相关专家立即前往勘察,该地被初步鉴定为晋至南朝时期的墓葬。

  鉴于该墓葬群位于居民密集区,为了避免文物遭受破坏,肇庆市文化局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工,并连夜购置竹木围栏进行保护,安排工作人员通宵值班保护现场。根据所掌握的基本情况,肇庆市文化局即向省文化厅报告。同年11月30日,省考古所正式对古墓葬进行考古挖掘工作,共清理古墓9座,出土不同时期的文物300多件(套),其中不少发现在广东还是首次。

  肇庆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保护利用规划,并最终根据专家建议,在古墓群所在位置建立“三朝遗址公园”。而原本打算从它上面经过的那条公路,也就改变了方向,在它的身边绕了一圈才通过。据推算,这一绕肇庆在经济上就损失了2800万元……

  修孔庙重现城墙

  德庆孔庙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但历经沧桑,不少重要建筑被毁,没有及时修缮。1996年11月,德庆孔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不久,德庆县成立了孔庙修复建设办公室。全面修缮工作得以展开,原来被埋在地下的泮池遗址和棂星门大部分被损坏折断的石构件被逐渐挖出。德庆一方面对主体建筑大成殿、泮池等进行全力维修,同时又重建石栏、棂星门等。

  2004年10月,德庆首次承办中国孔庙保护年会(第九届),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1300多人云集参加盛会……

  在肇庆的文物中,规模最大的无疑是宋城墙。宋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周长2800多米,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当年包公办公,就在古城里面。1989年,肇庆古城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至1996年间,清拆了古城墙北段50米范围内的房屋,使堙没在旧民居中的宋城墙首次展露风貌。

  此后,肇庆又由财政投入1亿元,实施宋城西路(东段)整段环境整治、建设,使宋城墙北段原貌完全裸露,古城墙雄姿再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了著名景区,前来游览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肇庆牌坊广场

  陆路水路编织交通网络

  打造以公路交通为重点的水陆立体交通网络———今年3月,肇庆在开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交通方面的设想中提出这样的目标。

  肇庆要发展,靠的是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吸引外来资金。首先要加强公路交通与珠三角地区及泛珠三角地区的紧密联系。重点打造广肇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珠外环高速公路及肇庆至三水一级公路。同时扩充铁路运能,力争“十一五”后期广州至肇庆城际快速轨道建设项目动工。

  肇庆人这样盘算:广贺高速三水至怀集段,东接广三高速公路终点,与规划中的珠外环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汕昆高速公路在肇庆相交。形成打通广东西部腹地、构筑广东大珠三角及连通祖国大西南的主要干线。沿线经过肇庆四个县(市)区,受益人口200多万人;肇庆大旺至佛山三水一级公路,是打通“东进”通道,加快融入广佛经济圈的重要交通项目,间接地把广州机场也变成肇庆机场。

  记者驱车从广州到肇庆,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陆路交通畅顺了,还要发挥水运优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重点工程之一是西江下游“肇庆———虎跳门”航道整治工程,今年三月,除航标工程外,其他项目均已通过验收。西江肇庆大桥至封开界首2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也将于2008年完工。

  交通部确定的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广东有两个,肇庆港是其一。根据“十五”数字统计,肇庆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上升,年平均增长66%。“十一五”将重点加强肇庆新港及集装箱港口建设,肇庆新港建设3000吨级江海轮泊位,包括集装箱堆场、散货堆场、仓库、口岸联检大楼等。

一江两岸好风光

  分片布局产业扎堆落户

  280多家企业,45亿美元外来投资,就连世界500强企业也在此投资设厂……这里是肇庆大旺高新区。

  最近,大旺人又创新地提出产业小区的概念。“高新区变‘简单接收’为‘产业链式扎堆落户’,产业小区促使园区产业升级,转变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大旺高新区书记刘龙平解释道。

  高新区内,企业按产业分片布局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小区、生物工程产业小区、现代装备业及汽车配件产业小区、新材料产业小区和综合产业小区等一个个重点片区规划相继成形。其中,以亚洲铝业为龙头的金属新材料共形成相关配套企业十多家,产业小区形成了一定规模。

  新中亚铝业由香港嘉林铝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8000万美元,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新型铝合金材料。谈起企业入园肇庆高新区的原因,投资商邝先生说,是因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着灿烂发展前景的产业集聚带品牌效应的“诱惑”。

  与新中亚铝业公司一样,受亚洲铝业的辐射带动,近两年,澳华铝业、艺华不锈钢铝业、旺和高级铝制品公司等近10家生产铝制品、不锈钢制品的企业先后入园落户。集腋成裘,行业集中布局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使一个年产值近400亿元的金属材料产业带在高新区迅猛崛起。

  日益“扎堆”发展的企业不仅使肇庆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层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园区产业品牌形象大放异彩,吸引了大批的投资客商争相入园。

  2005年肇庆高新区引进了一个硅芯光电项目,该项目填补了国内DVD行业三个关键芯片及元器件设计制造空白。但在高新区内,并没有封装的企业,高新区的管理者马上想到:有一家印度电子封装企业有意进驻,如果与其配套发展,即可以形成一条相关产业链条。随即,经高新区管委会努力,该封装企业落户大旺。

  开放市场盘活旅游资源

  旅游多年来一直是肇庆经济的一张王牌,怎样推陈出新,应对激烈竞争?肇庆旅游局率先引入旅行社全权经营。

  肇庆城区群山环绕,如众星拱月,浩淼的西江有如长虹横卧,山与城之间镶嵌着秀丽的星湖、鼎湖山、羚羊峡,这是大自然对肇庆的眷顾。现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时任肇庆市委书记的林雄这样描绘肇庆。

  肇庆提出这样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在巩固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完善旅游产品与服务体系,以星湖、鼎湖为中心,建设连结四会贞山、广宁国家竹海森林公园、怀集燕岩和世外桃园、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德庆龙母祖庙和盘龙峡、高要农业生态园的“千里旅游走廊”。

  怎样盘活旅游这盘棋?要敢于冲破“政府包揽风景区”的思想禁锢!早在2003年,肇庆率先引入旅行社投资者参与部分旅游景区开发经营———2003年8月,南湖国旅投资经营怀集燕岩风景区、世外桃源景区;2005年5月底,广之旅投资整合开发封开12个景区和景点;同年9月,南湖国旅接手经营盘龙峡生态旅游区和金林水乡景区;12月,南湖国旅又与四会市签约经营奇石河景区。

  旅行社负责经营,国家拥有景区所有权,政府行使管理权,充分开放旅游市场。肇庆旅游激活了!以怀集为例,全县景区接待人数从2003年的33万增至2005年的122万;去年国庆黄金周,前往德庆盘龙峡的公路大摆车龙。

  去年9月,肇庆市委、市政府又下发意见,启动新型旅游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体系、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等,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行程安排、食宿预定、投诉受理、紧急救援等全面优质快捷服务。肇庆千里旅游走廊因此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线路和广东必游热线”。

  肇庆人提出更大胆的目标———200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58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50亿元!

来源:红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