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简朴生活读本》:信奉简朴生活的人为什么可以不看电视
2006-12-05

(美)萨维吉 编 蒋显璟 译

这个世界上有亿万人不看电视。这不是因为他们反对电视,而是因为他们经济上拮据,看不起电视。但在美国几乎人人想看就能看。连牢房里的囚犯都有机会看电视。

美国人平均每天在电视机前花三个多小时。看电视现在是工作和睡眠之后排名第三的最费时间的活动。

我有时认为能看到电视是很有趣的。每天不同时间里都播放新闻、市场报道,在夜里有天气预报。我一直是很热心的天气观察者,而在我看来,了解此刻全国的天气情况是很有意义的。喷气流一直是使我人迷的话题,因为它往往就在我头顶。

报纸上的天气图没画出喷气流来。然而在电视上我却能在天气预报员指出喷气流的时候看明白。他还说明喷气流在随后几天里对我们的天气会产生什么影响。要获取这一信息没有别的办法。但我要是有台电视机就能看到预报了——只要我愿意付钱。

说到钱,成本倒不太高。大家都知道广播电视不像有线电视,它是免费的。你只要买台电视机就能收到电磁波并把它们带进你的起居室里。广告商为电视节目付钱。是吗?

隐性成本呢?那么你不知道有隐性成本吗?

追溯历史的尽头,家庭一直是文明的基础。摩西十诫中的头四条是讲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的。最后五条规定我们与人的关系,是全世界法律的基础。第五条戒律是我们与上帝和人关系的中心和枢纽,它跟家庭有关。倘若没有一个牢固的家庭单元,其他一切制度都不起作用。

这条戒律以可持续的方式建立起家庭单元。儿女要尊重服从父母。这个主题贯穿全本《圣经》,还没人能找到成功代替家庭的东西。父母要对儿女的福利负责。他们执行这条命令的惟一办法就是行使权力,训练儿女做该做的事。

在二战中,阿道尔夫·希特勒断定德国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他认为自己的民族是个优等种族,注定要统治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敦促未婚妇女生下勇敢士兵的儿子来。这些儿童将被国家养大,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公民。

二战后不久,出现了另一种强大的影响力,也有分裂家庭的威胁,但它的方式却更微妙。它就叫做电视。电视把以前只能在剧院中看到的东西带进家里来了。起初担心电视后果的人强烈抗议,但很快就平息了。在屋顶上炫耀一根电视天线很快成为财富的象征。本来不让孩子们上剧院的人现在却让这个最新的偶像走进家中。

到了1950年,城市居民和许多农村居民都差不多接受了这一创新。就在那一年,我们家搬到了一个可以被划为欠发达的县。给我们运东西到新家的卡车司机向我们报告说那个县没有电视。我们很快就发现报告失实。开车经过乡村时,我们发现一些比棚屋好不了多少的屋子顶上都有天线晃动。只过了几年天线就随处可见了。没什么能阻挡进步!

电视的到来给家庭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方面。现在孩子们花很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最初可供选择的台和节目类型不多。当广告商发现观众想看什么节目后,就开始迎合需求,通常把水准定得最低。道德标准很快下降了。大部分节目只不过是纯粹娱乐,其道德环境日益恶化。

在信奉简朴生活的人中,我们经常有朋友或亲戚从其他社区来拜访我们。假如这是我们很看重的人,那我们有时就召集人跟客人闲聊,或发挥客人的才能。你能想象如果一个时下走红的摇滚乐歌星来我们家,我们会把邻居都叫来看他,听他唱歌吗?

家里有电视就跟让这些演艺人员在家中表演一样。我们认为让孩子们在一个尽量少接触世俗诱惑的环境中长大是很重要的。我们甚至保护他们,不让他们读有害的书。

我们的孩子们被教导,“随心所欲地办事”是愚蠢的,只能毁灭自我。我们自小都相信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婚外恋和离婚会导致家庭的破裂。不争的事实就是,迄今仍继续着的道德价值观的快速衰退与电视的发明和普及有关。许多人认为两者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做父母的把电视机搬进家里时,就把自己当家长的地位放弃了。这就等于放弃调教儿女的责任。我们就是在把好莱坞和纽约的价值观请进我们的起居室来。我们也是把家门和心扉的钥匙交给凡俗世界。当庸俗世界被邀请进我们家中时,它就接受邀请并着手接管大权。它就会把我们和家人的思维和世界观控制起来。这个妖魔就会要我们完全服从它的那一套价值观。我们可以限制自己所看的和孩子们被允许看的节目,从而推迟它的行动。但这只不过是放慢导致最终命运的速度而已。

我们信奉简朴生活的人宣布了自己的立场,拒绝向电视这个神屈服。我们选择继续履行我们当家长的职责。我们相信自己的职责就是为自己和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氛围。

我们承认,如果家里有电视,那么收看新闻、市场和天气预报就很方便。但是我们认为这样做得不偿失。代价太高了。为了更有效地抚养大孩子,我们宁愿牺牲自己的方便。我们认为,总是学习和接受那些不知道事实的人的榜样和教导对我们自己和孩子是不公平的。我们不邀请体现这个凡俗世界目标的虚假神祇进家。这就是我们不要电视的理由。

来源: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