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长三角的城市记忆
2006-11-30

     9月11日~26日,我刊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播新闻中心,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联合举办了“穿越长三角”大型采访报道活动——15天穿越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通过15位市长的访谈暨15位遗产界专家学者的对话,对15个城市的差异化定位和15个城市的遗产现状进行探索和追寻。

     今天,长江三角洲已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方。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富庶、繁华和风情?

     当我们穿行于长三角一帧帧独特的城市风景中,体会到在文化深层震颤着的城市脉动,长三角悠久灿烂的遗产积淀,为它一飞冲天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动力源泉——从马家浜文化的发达,到良渚文化的繁荣,到春秋战国的吴越强盛,再到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长三角借助于江、浙一带无比丰厚的遗产宝藏、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自己插上了经济腾飞的双翼。

     长三角各城市相互毗邻,林立的高楼与密集的现代化工厂,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的雷同化面貌。这些城市凭恃丰富多样的遗产与传统,如方言、服饰、名物、饮食、建筑、民俗、戏剧等,才使它们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城市风情,成为长三角各城市的亮丽“名片”。

     然而,在经济大潮的挟裹下,长三角的遗产资源正以同样令人诧异的速度在消逝——为了开发土地而拆除古建筑,不注重民间技艺传承人的培养而使绝技失传,一些老字号、老行当气若游丝……面对这一座座在拆与建、新与旧的矛盾中伤痕累累的城市,我们不禁一次次地扪心发问——

     古老的遗产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

     经济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矛盾是否与生俱来不可调和?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长三角文化遗产究竟何去何从?

来源:中华遗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