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中华民族永不能忘记的悲歌
那是一段足以笼罩天地人寰的苍茫岁月,直到今天,踏上那块被先人用热侵透的土地上,让人感到的不仅是伤感,还有一种精神的超越。
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发动的侵害战争。舟山定海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之一。面对当时装备最先进的侵略军,两次定海保卫战,定海军民不畏强敌、英勇抵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书写了一曲无比悲壮的爱国主义史诗。>>>>>>阅读全文
镇江——醋里乾坤大
名城镇江有三怪流传已久,这三怪是:“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面煮锅盖。”这三个民间传说各有千秋,肴肉和锅面我们在镇江考察时都品尝了其味,只能说名不虚传,风味独特。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牌产品,这三怪事中,唯有香醋能成为大众商品,飘洋过海,誉满全球。肴肉和锅盖面因其制作工艺的特殊,能成为流通商品还有极大的困难。
今天就说说镇江的香醋把。我认为“恒顺”商标的香醋,是未来镇江经济发展的“软黄金”。据从《中国医学大典》介绍,中国的醋文化“以江苏镇江为最佳”。这个评价一点也不算夸大。醋文化发展的千余年历史,其酿造工艺至今未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此传统工艺的流水作业为大好商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全文
扬州——高超的技艺 悲喜的人生
说到扬州的厨艺,就离不开清淡文化的“淮扬菜”,这一美食文化的崛起,有它独特发展的历史空间。近2500年来,扬州的汉、唐、清几度繁华。特别是清代,盐商们的斗富,家宴花样百出,色、香、味具全,逼着当厨的师傅们在刀功上下狠功夫。据说当年有的厨工把一块四方的豆腐干放在大腿上,能切出上千条细如发丝的干丝,可想而知其刀功是如何的了得。
扬州的修脚师傅,靠的是心细、艺高、胆大,不管什么样的厚茧老皮,哪怕是甲坚如骨,到他手里,就像经过醋泡过的象牙,任他修、抚、销、剔,那精湛的刀功令人叹为观止,刀过之处,销平了岁月留下的污垢,还原出生命本来的初型。捩、揉、初、敲,把个浴客收拾得服服帖帖,这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独到的艺术。>>>>>>阅读全文
无锡——枯木逢春的老厂房
“聚焦工业遗产”是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活动主题。工业遗产、工业考古在欧美国家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在我国,它的内在价值近年才被逐渐开始认识于重现。
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基础于两个主要价值。其一是,作为人类社会变革时期的工作领域和日常生活的见证。另一价值是作为一个文献档案它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们在这个阶段是怎样生活和工作的。它录载的信息决定了其作为证据的价值,因而我们可得到信息建立了其作为一种文献档案的价值。>>>>>>阅读全文
泰州——不该忘却的红色遗产地
由原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就坐落在江苏泰州,纪念馆分为渡江战役东线(三野)指挥部旧址和海军诞生地新馆两部分,占地面积为23000平方米。1999年4月海军成立50周年之际落成并开馆。
旧址位于一处晚清地主院落内,1949年4月初,三野首长粟裕、张震等率部进驻在此,准备实施渡江指挥作战。1949年4月23日,为适应渡江作战形势,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航艇,中央军委向三野发来急电:在泰州白马庙候命的张爱萍将军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至此,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人民海军在渡江战役的炮火中诞生。1989年2月,军委发布命令,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海军的诞生日。>>>>>>阅读全文
台州——沿海长城的传奇幸存史
临海的古代建筑,就数被成为“江南长城”的临海古城墙了,这座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专门为抗倭而建造的卫所城池,极少有人知道历史名将戚继光创建空心敌台,是其年轻时在临海开始的。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曾指出:“临海古城墙是北方长城的蓝本和范例。”难怪众多专家来到临海都称此城是压不弯、斩不断、移不动的磐石,岁月虽然用萋萋芳草把它的伤痕掩藏,纵使只剩下那残破的垣埂,也要让铮铮铁骨在崇山峻岭里腾宕。>>>>>>阅读全文
苏州——师法自然的私家园林
江南园林高度的艺术成就,除了撷山川之灵秀外,更重要的是集江左之风流。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是富有东方情调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王国。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三个园林分支,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这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意识,就深藏在一草一木、一石一亭、一桥一廊的雅趣之中。苏州古典园林因此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中国造园艺术的精华所在。
苏州私家园林另一个特点是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阅读全文
绍兴——鲁迅故里寻故知
今年的9月25日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的纪念日,先生当年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精神将与我们中华民族同在。
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在当下的最为现实的体现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的正义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声张正义,以民主和法制为武器,同社会腐败现象和种种不法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为实现社会公正和健康发展而奋斗。>>>>>>阅读全文
宁波——星火燎原河姆渡
我们今天还能从很多古代文献中找到,长江流域曾被描述为原始落后的蛮荒之地。其实经多年的考古发现证明,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出现的时间并不比黄河流域时代晚,文化发展水平也不低于黄河流域。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实物遗存雄辩地证明了这一错误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
国保单位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先后经过两期共28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揭开了河姆渡早期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之谜。从众多出土的器物上,我们发现当时的河姆渡人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农业均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切证明,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河姆渡文化以骨器最富特色。骨器是生产工具的主体,以动物肩胛骨、髋骨制作耜、锄、锸等多种形式的农具,其体轻灵巧,适宜在水田耕作。亚热带南部适宜的气候,给河姆渡文化居民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在河姆渡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还发现除了骨器,还有大量的穿孔石斧、双孔石刀和舂米的木杵等先进的农业工具。>>>>>>阅读全文
南通——南通风筝甲天下
我国风筝素有“北鸢南鹞”之美称,而南通板鹞风筝是“南鹞”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它最早起源于北宋年间。板鹞风筝因其造型如一平板而得名,大者丈余,小者盈天。这种风筝外形古朴,绘画精细,扎裱考究,工艺精准。最叫人称绝的是,风筝上还缀满大小不等的“哨口”,这些“哨口”得风则鸣。其声随风抑扬,历来有“空中交响乐”之美称。
这种风筝扎制前后有十余道工艺,数十条要领。在民间传授的老艺人越来越少了,目前南通的各级政府,对这一珍贵的传统工艺在加以保护的前提下,注重人才的培养,使这一笔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下去。>>>>>>阅读全文
南京——一段城墙的悲喜剧
巍峨屹立的南京古墙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特有的标志。它所展示的深厚文化内涵,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们所关注。从1982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先后投入2300多万元,对中华门、台城至太平门、台城至宣武门、清凉门等地段的城墙进行了抢险维修,并依傍缮好的城墙兴建了汉中门市民广场,月牙湖公园,明城垣史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近年来又增强投入,大规模维修了武定门,东水关,狮子山,集庆门,神策门等地段的城墙。根据文物修缮“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原状保存较好的墙采用老砖补砌,修复墙体,对破损坍塌严重的城墙采取内置框架,外贴条石,丁部铺设城砖的修复方法,使补筑的城墙与老城墙的整体风貌和谐一致。这种做法是合理的。>>>>>>阅读全文
嘉兴——江南文化之源何在?
马家浜文化,历来被我国学界称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块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就以它独特的深厚文化构成,唤醒了我们对远古先民的不绝思念。除马家浜外,嘉善小横港、海宁郭家石桥、海盐彭城、平湖大坟塘、桐乡罗家角、常武地区的XX堰X墩、青龙乡X家塘、五星乡新岗、东青乡鸟墩、郑陆乡寺墩等多处典型遗址,都发现了早期先民生产生活的踪迹。马家浜遗址发掘于1959年,该文化层是建国后最早被考古学家以马家浜地名而命名的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因此成了整个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的总称。
那些出土的珍贵考古资料,有力地证明了这一地区原始文化发展序列一致,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精神遗产,经历了马家浜、菘泽、良渚文化的三个阶段。>>>>>>阅读全文
湖州——湖颖之技甲天下
对于中国书画发展贡献最大的“文房四宝”四个极品:“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历来被文人雅士们看成生命的延续。说到湖笔为什么能够甲天下,不能不提到秦朝的名将蒙恬与湖州善琏的关系。毛笔的优劣其实就在笔毛上,“颖”就是笔毛。蒙恬的贡献据说对毛笔做了重大的改革“纳颖于管”,即把笔毛纳进了竹管内,以X柱法改进毛笔。因此蒙恬被后人尊为中国制笔业的始祖,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在湖笔主产地的善琏镇,至尽还保存有蒙公祠,祠内不仅供蒙恬,还供奉他的夫人卜香莲。每逢其生日即农历三月十六,善琏人都要聚会蒙公祠,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个美好的传说,为湖笔的启源增加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一枝好笔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笔者曾数次观察过制笔过程。就拿对锋颖的讲究来说,按专业术语解释,所谓“颖”指的笔头尖端一段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麾”来形容其工艺的精细。因此,一套完整的毛笔制作工艺流程有120多道工序,一个学徒苦学三年,才能初步摸清门道,可见其工艺的深邃复杂。>>>>>>阅读全文
淹城——一段被淹的奇异传说
淹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年代最古老的江南先民的地面城池。这座被考古学家、名城保护专家、文化遗产保护的守望者们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春秋时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墙形制的军事设施。
这座国保级的古城遗址,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现存遗址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从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古城建筑形制,在我国的古代城池遗存中,绝无仅有。>>>>>>阅读全文
杭州——西子湖畔觅古都
段焉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