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内发掘现场
我们今天还能从很多古代文献中找到,长江流域曾被描述为原始落后的蛮荒之地。其实经多年的考古发现证明,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出现的时间并不比黄河流域时代晚,文化发展水平也不低于黄河流域。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发现,以无可辩驳的实物遗存雄辩地证明了这一错误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
国保单位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先后经过两期共28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揭开了河姆渡早期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文化之谜。从众多出土的器物上,我们发现当时的河姆渡人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农业均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切证明,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河姆渡文化以骨器最富特色。骨器是生产工具的主体,以动物肩胛骨、髋骨制作耜、锄、锸等多种形式的农具,其体轻灵巧,适宜在水田耕作。亚热带南部适宜的气候,给河姆渡文化居民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在河姆渡不仅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还发现除了骨器,还有大量的穿孔石斧、双孔石刀和舂米的木杵等先进的农业工具。
河姆渡先民复原头像
河姆渡遗址内发掘的陶器
那把精美的象牙匕状器,仿佛告诉我们远古东方民族多以鸟为族的图腾或崇拜对象,朱漆瓜棱形碗,也许能算上中国发现的最早漆器了,此物为盛食之器,内外均施朱红色颜料,性能与漆相同,这只物器告诉我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漆器已在生活用品中出现。那些碳化了的稻谷,除了保持完整的外形,连谷壳上的稃毛都清晰可辩。
因此我认为,河姆渡是中国史前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来源:中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