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6/11/28 17:20 联合新闻网 记者:记者李树人/台北报导
你知道台湾一年回收了多少塑料容器吗?答案是14万公吨,如果以最常见的600cc矿泉水瓶来计算,大约有70亿只瓶子,光是体积就可堆栈填满四座台北101大楼,要是头尾相连串起来,总长度可以绕行台湾1680圈。
环保署资源回收管理基金委员会组长郑陈龙表示,台湾从民国87年起推动资源回收,那年回收塑料容器为4万5000公吨,其中宝特瓶就有三万吨;到了去年,大约回收了14万公吨,宝特瓶约回收了8万吨,成效显著。
郑陈龙说,在国人的努力之下,回收这么多的废塑料容器,每年可减少约2亿8000万的垃圾处理成本,每一年创造了35 亿元产值的再生原料。
许多民众会问这么多宝特瓶、塑料容器,回收之后,到底变成什么模样?郑陈龙指出,塑料容器回收变身之后,样貌千变万化,有些成了假发或文具夹、拉炼锯齿,有些则成了玩具、甚至是相机外壳。
以PET材质的宝特瓶为例,大约五个就可以做成一个环保袋,大约廿几个就可做成一顶假发,三个PS材质的保丽龙餐盒则可以做成一根尺。
环保署估计,国内目前塑料容器的回收率约八成左右,因此,大概还有三万多吨的塑料容器流落在外,不知去向,对环境造成的极大的影响。
郑陈龙提醒民众,家中如有塑料容器,应该配合清洁队资源回收,为节省空间及再利用的价值,一定谨记冲、踏、分类等三步骤,也就是清洗干净,用脚踏扁,再正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