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巧妙收获青山绿地
2006-11-28

鱼窝村宅边的田地都种上了苗木

鱼窝头镇公路两侧苗圃蔚然成林,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俱佳

    11月初,记者来到广州市番禺区鱼窝头镇南沙大道,只见道路两旁高大的乔木碧绿苍翠,乔木后面各色各样的苗木错落有致,铺天盖地。这颇有气势的绿色景观是广州市“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中南部重要的绿色节点。

    按照通常的做法,在广州每造1平方米林地成本不会少于28元,照此算来,鱼窝头镇这片8000亩的观赏林木至少需要1.5亿元的前期投入。然而,这样庞大的绿色工程,广州市与番禺区两级政府总投入只用了1200万元。

    何以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广州市绿委办副主任林泽生告诉记者,关键在于他们采取政府资助民间造林的模式,调动民间造林的积极性,而政府同时收获绿色。

    具体做法是政府作出规划,协调相关林业企业将农民手中的地成片包租下来。现在这8000亩观赏乔木产权实际上属于18家林业公司,政府只是对其中5700亩林地给予平均每平方米3元的租金补贴,同时要求企业充分吸纳出租土地的农民进林区工作。

    在广州市开展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建设中,由广州市林业局牵头组织林带林区工程建设。市林业局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开创出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城市建绿、农民增收的绿化建设新模式。按照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的说法,政府以极少的投入收获了成片的绿色,同时农民就地转移就业成为林场工人,另外也壮大了林业产业。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造林方法。

    发挥了生态和景观功能。原来鱼窝头镇南沙大道两旁都是菜地,行道树零星稀少。经过3年的专用林区的建设,公路两旁的树木成了景观,紫色的紫荆花、黄色的美国刺槐、红色的簕杜鹃、红白相间的夹竹桃美不胜收,公路林带后苗圃地上各种不同的苗木形成不同的林地景观,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园林风光图。鱼窝头镇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南沙大道污染降低了,村民都说,从前呛人的汽车尾气味现在悄悄变淡了。

    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2003年以前,南沙大道公路边的细沥村、万洲村2000多户村民靠种田为生,每亩地的年收入不到500元。现在搞专用林区建设,每亩地村民可获得1000元的稳定租金。村民不仅有了稳定的地租收入,建苗圃基地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机会,村民通过就近在苗圃打工,还能得到一份收入。鱼窝头镇村民真是乐不可支。

    加快了苗木产业建设。广州市正在开展大规模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建设,对绿化苗木有迫切的需求。专用林区建设以集中、连片的苗圃经营为主,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当地政府首先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扩建机耕路,使整个林区道路网络全面连通,耕地向社会公开招租,成功引进18家大型的园林绿化公司,3年的工夫,这里成为广州市大型的苗木基地,源源不断地为广州市的城市绿化提供多品种多规格的优质苗木。这一苗圃基地如今年产值达到2亿元。

    据统计,广州市采取“政府补贴、统一租赁、统一招商”的做法进行专用林区建设,使苗木基地与林带一起形成“绿色生态走廊”,为全市新增加1.8万亩绿地,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的三赢。这种超前的观念和超常规做法,有力地保证了广州市“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