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做为全省水源涵养的重点区域,境内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2条;全市水资源部量32.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08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平的2.5倍。同时,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56毫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6倍。
本溪真的不缺水吗?日前,“中华环保世纪行在本溪新闻采访团”对我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工作进行了一番考察。
本溪,缺水的城市
本溪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怎么会缺水?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本溪缺水!
由于我市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全市水资源量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较大。从季节上看,夏季6月到9月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从地域上看,本溪满族自治县和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87%,市区细河及北沙河地区为缺水地区,因此我市属区域型缺水城市。
同时,我市又是重工业城市,过去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都未经处理排入太子河,使太子河市区段水污染严重。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本钢污水处理厂运行后;使太子河水体得到了改善,但整体情况仍不乐观。太子河市区段可供直接利用的水少,属水质型缺水。
节约用水,保证水资源有效利用
采访中,市水资源节水管理办公室主任陈超向采访团记者介绍了我市近年来的节水工作。2003年我市被列为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后,立即着手进行《本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04年规划顺利完成,并通过专家组评审,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实施阶段。
由于我市工业用水量比重大,所以工业企业节水管理成为我市节水工作重心。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取水的计划审批制度,并通过实施工业企业用水定额管理。目前,我市已有1076户企事业用水单位及个体用水户被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每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3000余套,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据了解,在对取水进行科学管理方面,我市也用上的高科技手段。新闻采访团记者们当天还现场参观了取水计量设施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据监测室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在全市共设51个监测点,覆盖了本钢、北钢、市自来水总公司等取水大户的主要水源,实现了取水计量过程监测。目前,监控水量已经占到全市工业、生活用水量的90%以上,为科学制定计划用水指标、有效实施计划用水考核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污染防治,保护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市污水处理厂与本钢污水处理厂相继投入运行,大大减少了生活、工业污水直排太子河。近日,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更使太子河的水质又有进一步提升。
为此,采访团专程来到了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镇北的小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采访。在建得非常标准、规范、整洁的厂区内,记者零距离感受了污水变净水的全过程。厂长李广茂告诉记者,该厂采用德国百乐克专利技术,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万吨。今年7月8日投入试运行后,小市城区内所有的污水都集中到这里进行处理,每日的平均污水处理量在1.6万吨左右。污水经过厌氧、瀑气、生化等一系列处理后,可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直接排入太子河,有效减少了对太子河上游的污染。
众所周知,在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的同时,实行废水资源化利用也是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我市各工业企业实施的中水回用工程也对我市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提高用水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本钢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4%、水泥集团达96%、北钢达93%……这使我市每年可减少取新水近3000万立方米。
水,每一滴都很珍贵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滴水都很珍贵,节水也要源头保护与污染治理双管齐下。
省政府确定我市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就是要在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也正在向着青山绿水常在前进。
来源:中国本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