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环保局自设立12369环境投诉热线以来,每年涉及噪声污染方面的投诉近2000件,约占投诉总量的65%,其中建筑施工噪音的投诉量最多,合肥“噪音”咋就那么难管?合肥市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份关于“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的建议书中透露出了合肥噪音管理的诸多难点。
新建区工地没入环保“法眼”
“建议环保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该建议书指出,随着合肥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合肥新建区域的建筑工地也随之增多,施工噪声进一步加剧。其中,相当部分工地没有履行排污申报,特别是开发区没有纳入市环保局的正常管理范围,这导致从源头上无法根治这些区域的噪音污染。
夜间施工在加剧
夜间施工管理将成为环保部门下一步治理噪音污染的重点。据了解,目前建筑项目的夜间施工总是在所难免,其原因一是浇注混凝土作业的需要,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根据工艺要求,如白天不能完工,就只能夜间加班;二是工期紧张,为了按合同如期完工,一些施工单位不得不在夜间加班加点。对此,环保部门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审批制度,原则上夜间连续施工不得超过三天,如果居民投诉强烈就应该禁止夜间施工。
处罚过轻无力度
处罚过轻是目前噪音管理的又一大难。《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98年开始实施,按照该规定,在夜间擅自进行建筑施工作业的,处2000-10000元罚款,远远低于北京市最高处罚20万元的标准。而目前,合肥房地产市场火热,建筑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签订施工合同时,不但确定了紧张的施工工期,还约定了数额可观的提前完工奖励和延期完工处罚项目,其利益远远大于被环保部门处罚的数额。目前合肥市环保局已经向市法制办提交了条例的修改报告,提高对噪声污染处罚的标准,同时梳理并明确相关行政审批责任。
来源:合肥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