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沼气池,可以自己发电解决用电问题,也处理掉了牲畜粪便,沼液还可用在其他方面……”昨日,双流县三星镇农民吴某看着自己新建的沼气池,喜滋滋地说。据悉,从今年起,双流县将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并推广“养殖——沼气——增收——生态效益”循环农业的新模式。
推广“沼气循环” 每年能省电费12万元
昨日,记者来到双流友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是目前双流县“沼气循环”的示范点。“我用自己养殖场的沼气来发电,每年能处理掉3000头生猪和80万只肉鸭产生的粪便。每天发出600度电,基本解决了养殖场的生产生活用电,每年可节约电费12万元;沼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后,除供公司上百亩苗圃作有机肥料使用外,还无偿提供给当地果农使用,每年可为农户节约肥料成本10多万元。同时,对当地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负责人宋吉昌向记者侃侃而谈。
变废为宝 投资1亿推广沼气工程
有着93万人口的双流县,农业人口占64.5%,畜禽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全县年出栏生猪、肉牛、麻羊上百万头,禽类3500万只,这些养殖场给全县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此,双流县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农村居民点污水净化沼气池42座,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干湿分离组合式沼气示范工程12个。到2008年,率先在四川建成农村沼气化示范县,探索出“养殖——沼气——增收——生态效益”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县农村可节约生产成本和能源费用6500万元,农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近6000口,组合式沼气池4口。
投资两亿多元 实施另两项惠民工程
据悉,除沼气池建设,双流县还将在全县实施农村土坯房改造,并免除中小学课本费、学杂费,这三项惠民工程(包括沼气池)将投资3亿多元。其中,农村土坯房改造将惠及全县2.3万户、近10万农村人口,将在明年4月底全面完成。此外,县财政每年将拿出30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加上社会多渠道筹集,每年有近4000万元的经费投入到中小学教育,11万学生从中受益。
来源: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