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关于福州市南台岛内河整治工程的初步设计方案已经批复。批复工程建设规模为:南台岛仓山中心片、盖山片、高湖片和螺洲城门片12条主干河道的疏浚拓宽,总长47.853公里。
据透露,该工程将结合引水冲淤和内河整治,修建4座节制闸和1座橡胶坝,总投资额为128468万元。
据记者了解,南台岛内河整治工程具体包括:龙津河、跃进河、潘墩河、林浦河、连坂河、浦下河、白湖亭河、螺城河、螺洲河、胪雷河、马洲河和义序河。
有关人士透露,内河的整治方案基本上是依据自然河道走向,通过挖宽、挖通,使内河通畅。此外每条内河将基本上实施“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如整治后的义序河,将成为湿地公园的景观河,而跃进河的主要功能将是接纳城区雨污。
“全部工程竣工后,将有效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并提高区域排涝能力,减轻水涝灾害。”有关人士称。
南台内河实地探访
淘米洗菜、取水做饭、游泳嬉戏……曾经的南台岛内河承载着多少人的生命之源,荡漾着多少妇孺的欢笑声。但时至今日,曾经的生命之源却成了了无生气的“死河”。
究竟是怎样一副景象让政府要痛下决心整治呢?记者昨日进行了实地调查。
潘墩河畔:小潘的“胜利大逃亡”
小潘在潘墩村已经生活了24年,但自打今年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便很少回家了,而是在城区租了间房。
不回家住的原因,除了路程确实有些远外,更为重要的是,小潘的家就在潘墩河岸边,“它现在已经脏到令人恶心的地步。”
谈及曾经的潘墩河,小潘显然有些难过,“在村子还没通自来水的那些年头,也就是在1991年之前,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基本就是直接取自这条流经大半个村的潘墩河,但现在就连洗衣洗菜也没人敢用了。”
在小潘的提示下,记者注意到,居民、工厂、公厕、垃圾站等各式各样的排水口都瞄准了这个免费的“污水处理池”,而在发臭的河道污泥表面夹缝到处都有老鼠活动的身影。
河中浅水处,一名中年男子似乎正在污泥中打捞着什么。小潘说,那人打捞的是俗称的红虫,“这种虫子都生长在又脏又臭的河道里。养殖场里的鳗鱼苗就是吃红虫长大的。”
螺洲河:宽敞河道如今成“小沟”
驱车前往螺洲河,记者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发出阵阵恶臭,时不时有居民直接往河里倾倒垃圾。
住在河边的林先生对记者说,10年前这里的河水还很干净,不仅可以游泳,甚至可当镜子用。“但现在所有居民家的下水道都是直接通向河里,淤泥越积越多,河道越来越窄了。”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螺洲河上一段大约30米长的河道竟然只有2米多宽。
在河边生活了十多年的陈大嫂告诉记者,“河面原来是很宽的,当年盖房子的时候,石料就是通过大船直接运到这里来。”她指着离河道4米左右的沙地告诉记者,两年前那个位置还是河,但后来就被沙石填平了,据说要用来建房子。
白湖亭河:厚厚油污成主角
记者到达白湖亭村时,已近正午,在阳光的照射下,白湖亭河水面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但凑近一看,原来河上满是厚厚的油污。
只见河道两岸密密麻麻建满了房屋,几乎每一栋房子的墙上均伸出一根白色的水管,源源不断地往河里排生活污水。
热心的摩的司机林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白湖亭河在夏天是个游泳的好地方,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河边建了不少工厂,它们把污水直接排进河里,近几年虽有整治,但仍有一些小工厂偷偷往河里排污水。
但他表示,目前对河水污染最严重的是居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
颇为讽刺的是,就在白湖亭河边还有一块1997年立的《护河公约》石碑,上面明文规定不得漂洗有毒、有害、油污的物品。这块石碑被掩映在杂草丛中,若不仔细辨认,没有人会留意到。
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