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越来越近
2006-11-23

  梁女士平时非常喜欢带朋友到家里做客。不是因为厨艺好要大宴宾朋,而是她家有个阔大的阳台,正对着社区内的大中庭。社区中庭是以热带棕榈类植物为主,而且有凉亭掩映其中,带加上小区内保持得非常清澈的小溪水流,在阳台上泡茶聊天时,眼前的景致充满了绿意和生机,让朋友们都有些留连忘返了。梁女士对记者说,自己住的就是一个绿色建筑。

  在专家眼里,绿色建筑就没那么简单了。上周,在深圳蛇口举行,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等单位主办,招商地产承办的“第三届中外绿色地产论坛”上,来自中外的多位专家就绿色建筑的多个问题进行了专业探讨。“南北方的绿色建筑差异在哪?”“中空玻璃是不是在任何建筑上都要做?”会议上,这些关于绿色建筑的细节问题不断被提起并引起各方争论。此次研讨会围绕着“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的大论题展开,与会专家更为专业的观点是,在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须摒弃过去大拆大建的做法,采取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集约型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这个词汇在专家的解释和居住者的感受也许不尽相同,但真正的共通点也非常明确,就是绿色建筑都代表着对未来安居生活的一种期待。

  更为重要的是,“绿色建筑”将成为今后老百姓购房的惟一标准。随着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颁布实施,厦门市也将于近期成立“绿色建筑”评定机构,在加大力度宣传绿色建筑的同时,要引导开发商新建楼盘参评绿色建筑。所以,“绿色建筑”成为众望所归,不但是专家学者在潜心研究讨论的,也是购房者所期待的,更成为开发商的建筑目标。

  作为一个花园城市,厦门的绿色建筑实现起来应该更容易一些,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绿色建筑理应离我们更近。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针对厦门本地区的特点,对于厦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包含了“四节一环保”等内容,其中节能是核心。厦门的气候特征为“夏热冬暖”,所以建筑节能主要是解决隔热、遮阳、通风、空调降温等问题。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厦门的建筑必须采用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建材、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等手段,从规划设计入手,在建筑间距、朝向、密度、布局、体型等方面确保房屋有良好的通风采光。通过加强周围绿化来解决房屋的热环境问题,使用保温隔热的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气密性好的节能门窗,减少空调作业时间,从而防止“热岛效应”。

  有了政府相关部门更为宏观的把控,再加上开发商的认真实施,我们相信,购房者所需要的绿色建筑离我们更近,也更为清晰明确了。

来源:海峡导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