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京发布的2006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的不断上升体现出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仅在过去三年中,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上升了25位,在175个发展中国家里名列第81。
主题为“透视贫水:权力、贫穷与全球水危机”的《2006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世界对于千年发展目标中有关将无法持续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减半的指标有望实现,主要是因为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把握升浪起点 外汇市场直通车 没有必赚只有稳赚 。
然而,由于中国国内人均水的可用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国在确保水的持续性供给上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中国的水资源供给压力,这将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资源稀缺的华北地区5.38亿人的生活。
愈发重要的中国水资源管理问题
中国华北地区将会在为人民提供安全用水的问题上面临长期挑战。海河、淮河、黄河三条河流用不足中国水资源总量8%的水供给着中国接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
报告指出,水和卫生问题首先是穷人面临的危机。在中国,大约有一半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海河、淮河、黄河流域。
由于黄河发生的变化,华北地区亟待制定可持续的水资源政策。由于过去水位偏高经常造成洪涝灾害,黄河在历史上曾一度被认为是“黄患”。然而,现在黄河的水量已经非常少,在低水期几乎断流。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反映出,直到最近,水资源还没有合理的价格,这导致了水的过量消费。报告指出,水资源的定价和需求管理在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应对水卫生和水污染上取得的进步和依然存在的问题
报告对中国在满足农村居民需求上取得的进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现在,省级和县级政府对设定的目标进行了监察,并在农村地区投资建设和发展卫生公厕。农村卫生设施覆盖率在五年内翻了一翻,这些举措让人印象深刻,”《报告》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高级副代表丁雅珊表示:“尽管水资源自然分布南北不均,但中国已经在扩展全国范围内水资源可获取性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农村卫生设施扩展上,中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扩展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并且取得了令人称道的结果”。
虽然在农村水和卫生设施上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但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继续威胁中国的水资源安全。根据报告援引国家环保总局的材料:在为全国将近一半人口提供用水的海河、淮河、黄河水系中,有超过70%的水由于受到污染而不能为人类使用。
《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持续的工业增长使类似一年前松花江事故那样的工业事故发生率增加。松花江事故不仅威胁到了300万哈尔滨人民的生活,而且影响到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民的生活。因此,水安全问题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全球气候变化正使中国农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全球变暖引起了对未来冰川融水流量和时间的严重关注,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目前进行的对水资源的重新调配。2006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消融,这种变化会对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多达3亿农民产生影响。现今,中国几乎所有的冰川都已经开始消融,而冰川的消融意味着到2100年,西藏的大部分冰川将会消失。
来源: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