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推动全球变暖的中国湿地
2006-11-21

  近年来,一些国家在努力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甲烷释放的“完美风暴”可能会抵消所有这些努力。这其中包括中国的湿地影响。

过去的十年,一些国家已经尽力在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甲烷释放的“完美风暴”可能会抵消所有这些努力。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湿地的自然甲烷排放的降低可能部分遮掩了由中国正在起飞的经济造成的环境威胁。干旱会使甲烷的排放降低,但这样的好事很快就要结束了。在中国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的同时,现在又有额外的温室气体被泵入大气。

飞机上看到的大兴安岭湿地

20世纪,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增加量大概占总增加量的20%,二氧化碳大约占60%,其它气体贡献了余下的增加量。过去25年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在稳定上升,而甲烷的排放量则变化不定。针对这些排放量变化有着不同的解释,包括来自燃烧物,湿地,融化的冻土和植物的排放。

气候科学家Philippe Bousquet和他的同事领导了一支研究小组,使用了名为转置模型的技术想要探明为何甲烷排放量在变化。这有点像游戏Jeopardy,在其中你知道一个答案,但你必须要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这个答案的问题。来自各个源头(燃烧物,湿地等)的甲烷有着不同的同位素特征,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更精确的鉴定出甲烷的源头。

研究小组发现人为甲烷排放自1999年起开始增加,尤其在北亚地区,这或许是中国经济增长在大踏步的前进造成的。1999年至2003年间世界范围内来自湿地的自然甲烷排放降低了5-20万亿克,这部分抵消了中国排放的增加。结果提示当全球干燥趋势逆转时,大气甲烷水平将会再度增加,这将加剧全球变暖。

文章的共同作者,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化学家Ed Dlugokencky说最大的影响或许发生在北极。永久冻土变得更加温暖时,将变成湿地。这将大量释放额外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推动变暖趋势,这个研究小组的报告发表在明天的《Nature》上。

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David Archer说:“气候驱动的湿地甲烷排放模型和生物量燃烧模型相比较,结果吻合得挺好。”大气甲烷浓度可能持续增加这一结论看起来合情合理而且相当正确。”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