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印象九寨沟
2006-11-20

印象九寨沟                         

    天气逐渐转冷,这一月可谓是旅游的好时候.这些年我一直行走于长江以北,所以决定今年到南方去看看,初识九寨沟是在多年前购买的一套九寨沟黄龙幻灯片上,只看了几张,便被仙境般的景象所折服,惊叹到大自然竟能把色彩运用到这等极致,之后每次看到这套幻灯片,广阔的空间和夸张色彩都会给我带来令人兴奋的视觉冲击.所以提到拍摄自然风光,九寨沟一定是不可不去的.

 

    此次从北京去九寨沟,需辗转几次才能到达,考虑初次去南方,便参团出游,一是此行主要是为以后拍摄作铺垫,二是九寨沟游人众多,很多地方食宿需预订,参团免去了这些琐事.

 

    由于路程较远,而旅游摄影主要是为了纪录,所以精减设备一切从轻.我只带了一台佳能EOS-1V,EOS30两台胶片相机和EF20-35f3.5-4.5,EF28-105f3.5-4.5,70-200f2.8三只镜头以及佳能MV920,DV一台,佳能550EX闪光灯一只,携带两台相机主要是两台机身可以分别装入彩色反转片和彩色负片,而万一一台相机出现水土不服,也不至于使拍摄搁浅.在镜头的选择上前两只业余级镜头属于中短焦距,这类焦距的镜头清晰度一般要高于同级别的长焦距镜头,所以在长焦段我选择一只专业级镜头取长补短.而在平时拍摄逆光的景物尤其是人像时,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可以得到一张令人满意的照片.

 

     97日晚七点我从首都机场准备安检,为了防止安检的X射线对胶片产生潜在危害,我提前将胶片放入一个口袋中,在安检时要求人工检查,以确保此行不在开始就出现不可挽回的问题.

 

     从北京飞行大约两小时十分钟便抵达成都双流机场,此时以是深夜,机场内以不在喧嚣,走出机场,成都的夜晚的温度和北京竟没多大差别,登上接机的巴士半小时便到达成都市中的住处.出识成都是在第二天,我乘车前往都江堰.透过车窗我感到城市虽与北京区别不大,但有趣的是一路出市区我也没找到有几个像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胖子.大约两个小时车便到达都江堰市,稍作修整,

 

    第三日早八点从都江堰出发驶往九寨沟,380公里的距离虽算不上远,但四川从这里开始进入山区,山路依岷江而建,穿行其间,岷江水势时而凶猛时而平静,滔滔江水几乎伴随着全程.随着海拔的升高江水才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积雪的山峰,缭绕的云雾,此时似乎有了高原的味道,巴士奋力的向山顶爬去,虽然车速提不起来,但这几年四川很重视旅游业的开发,所以公路修的非常好,且周边的配套设施也很多,自驾车游玩也没有问题.11个小时过去,天刚刚擦黑,巴士驶入九寨沟地区,窗外马上就显现出藏羌风情木制的阁楼,飘动的经番,以及随处可见的锅庄和转经筒,就连中国移动的大楼也建的酷似锅庄的造型.到达住处,天色已晚,车窗充满了雾气,刚一下车,就感到天气冷的向到了冬季.对于穿着秋装的我,只感到寒风扑面,浑身哆嗦,为了防止初次到高原,饮酒和洗澡也许会引发的不适症状,草草的吃过晚饭,倒头便睡.

 

    第二早天蒙蒙亮,我乘车前往九寨沟的沟口售票处,车行驶在山峦之间,森林环绕着公路,天空云雾不停的滚动,不时的掠过头顶的山峰,打开车窗我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这湿润的空气,呼吸十分顺畅.刚一到达九寨沟大门,就会感到这里鲜花簇拥,环境整洁宜人,一眼望去,景区内山峰层峦叠嶂,雾气蒙蒙,这样的景色怎能任其随意流失,购票后赶紧进入景区抓紧拍摄,由于九寨沟景区开放的就有60公里之大,所以景区门票包含园内的公交车票,如果怕一日游览太紧张,景区还有两日游的门票出售,不过一定要在售票处拍照存档才生效,车站的设计以每个景点为基础,只需乘车由一个站点行致下一个景点车站即可,当然景区也有供游人步行的栈道,栈道穿行于海子,森林之间,自然比在车上看的更加真切.不过我觉得最好的景点均有车站,非常方便,如想走完九寨沟这60公里栈道,非有充沛的时间和体力才行.

 

    九寨沟景区呈"Y"字型排列,景区从"Y"字底部开始,分左路和右路,而三路交汇处设诺日朗服务中心,这里是景区内唯一的吸烟区也是车辆的中转站,为了环保景区的公交车也改为燃气发动机了.

 

    登上景区巴士,每车都会有一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在下个景区前为你作讲解,我看主要是留下时间让你惊呼,而每到一个景区,那种色彩夸张的海子无不引起游客的惊叹,游客目不转睛的向窗外看去,这种情景是我游历多年不曾遇到过的

 

    一路走马观花,九寨沟景区的精髓还在于"Y"字的底部和右路.底部路线是从沟口直到三路交汇处的诺日朗服务中心,其间以树正瀑布群,犀牛海,芦苇海以及诺日朗瀑布最为出彩.树正瀑布群由于小瀑布很多且景点不大,步行其间收获颇多,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旁的湖水时而翠绿,时而幽蓝,而十月的九寨树木色彩斑斓,可以呈现出,,,绿等颜色,在飞驰的瀑布浪花的映称下,实数完美主义的色彩感受.而芦苇海更是充满意境,高原的芦苇身材矮小,一段水色翠绿,晶莹透明的清流从众多的芦苇中蜿蜒流过,如果正直金秋,芦苇金黄,一只小舟在翠绿的水中摇曳,喻为人间仙境绝也不为过.

 

    右路的顶端是海拔3100米的原始森林,而山下多为色彩绚丽的海子,其中剑竹海,熊猫海,五花海和珍珠滩是精华中的精髓,那里的海子都以色彩夸张,湖水透彻闻名,倒在水中的树木清晰可见,水中的小鱼似乎触手可得.其中珍珠滩瀑布水量充沛,水声隆隆,十分壮观.此刻,你能做的就是拍照不停的拍照!由于时间有限,只在九寨一路走马观花般的看了一圈,离开真感到是一种强迫.

 

    从九寨沟至黄龙车行约3个小时,由于海拔还要不断升高,明显感到日照比九寨来得强烈,而多日穿梭于山谷中的我们,终于也看到了开阔的地带,虽然山并不显高,但途中还要经过一座4000米的山口,而在九寨沟最高海拔只有3100米沟底只有2000多米,而黄龙起步即为3800,这里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吸氧上山,体力不佳的也可乘缆车上山,虽然看乘缆车不到上山道的景色,但黄龙景区的主要美景都集中在下山道旁,不过黄龙景区地方很小,一般4个小时就可转上一圈,可是这里的景色比起九寨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景区主要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闻名,地表呈钙化的彩池蜿蜒于原始森林中,乳黄色的长坡上,花木竞秀,层层嵌砌的彩池,形状各异,深浅不一,随着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显现出各种绚丽的色彩,而身后矗立着一座5300米高的雪山,彩池如同雪山中镶嵌的一颗宝石,这种强烈的对比,同样令人惊叹!

 

     在拍摄九寨沟和黄龙的图片时中,由于景观都与水有关,而且水的色彩多由光线反射才可呈现出绚丽的色彩,大面积的水面,必然会折射出天空及环境的光影,使得画面中水面的颜色十分杂乱,所以建议在镜头前加一块"偏光镜",它不仅可以消除水面的反光,让拍出的湖水更加透彻,色彩更饱和,而且再拍摄白云时偏光镜也可以压暗天空突出白云.利用偏光镜的阻光作用,在较强的光线下也可降低相机快门速度,利用相机的慢速度配合三脚架,更易拍出丝一般的瀑布效果.

 

     而在光线的选择上,顺光比逆光更能拍出色彩还原且更饱和的照片,所以我拍摄时尽量选用顺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拍摄逆光的树叶,光线穿过树叶,色彩也会十分漂亮.说到怎样使照片色彩更艳丽,除了上述的问题外,使用胶片的种类致关重要,,而使用专业反转片为最佳选择,这种胶片不仅比一般彩色负片色彩更饱和,而且清晰度也高于一般负片,,但它要求对底片暴光十分精准,只要出行预算足够多,拍摄风光当是首选.如果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我想带上一块偏光镜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行三脚架虽随身携带,但似乎无用武之地,主要是因为九寨沟黄龙景区的栈道为木结构,架子支在地上,只要有人从很远走来,地面的颤动就会传给相机,尤其使用长焦镜头更加明显,不过高原日照强烈,100度的感光度在半晴天即使手持也以足够用,所以无特殊需要,三脚架可以不带.

 

     此次四川九寨沟,黄龙之行.让我对那里的藏羌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九月并不是四川最美的时节,但就是这种平常的美也足以令人惊讶,站在黄龙开阔的雪山间,早已没有世间的杂念,时间也仿佛没有了概念,只有稍纵即逝的云雾体现出时间的延续,所以我能体会到很多从藏区回城的游者会感慨万千,正是因为看到风景之壮丽,无不令人感到自己的渺小,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景色,无不使人感到城市中存在太多的妖娆.而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而那里不仅是天上人间,也是人间天堂.


 


                                                                                                                               ------- fujiyama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