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5日,是北京2006年冬季正式供暖的第一天。当天早8时许,北京副市长吉林带领市环保局等政府相关负责人来到西城区某大厦楼顶,察看供暖锅炉排放情况。
北京副市长吉林登上大厦楼顶手持望远镜检查空气污染情况。
吉林则表示,冬季北京还是需要主抓低空的煤烟、工地扬尘和机动车污染。
蓝天任务争取“超标”完成
供暖首日登高查黑烟,在北京已有22年的历史了。在随后的会议上,吉林说:“登高查黑烟的形式,主要目的是想再一次强调,进入供暖季节,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又到了关键阶段,对于完成全年目标至关重要。”吉林所说的全年目标主要是指“蓝天”目标,今年剩余的47天里,“蓝天”任务还差25天。吉林表示,“空气质量达标天越多越好,除了要完成全年的指标,还要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也是对市民负责。”在会议上,吉林再次提起了之前在楼顶看到的平房区烟雾问题。他表示,这样的低空排放容易在近地面形成污染,对市民健康不利。而平房区采暖方式由烧煤改电采暖的技术比较成熟,但价格需要政府补贴,他要求在场的有关部门,“算一算群众的负担,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市民称“政府做了件好事”
西城区府右街地区,今年冬天已经有2000多户平房居民告别了小煤炉,改用电采暖。会议后,吉林一行来到这里,进入居民家中,感受屋内温度,询问情况。
在一个胡同口,一位路边的男子突然说了一句:“市长,政府做了一件好事,我们支持!”这名姓朱的男子称自己是附近居民,在没有改用电采暖前曾有过怀疑,但使用后觉得既干净,又暖和,还实惠。
吉林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并询问他的家中温度能达到多少。上车前,吉林回过头说:“还希望你帮忙给多宣传啊!谢谢!”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