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何时摘掉污染“黑帽”
2006-11-16

山西省一盐化企业的几个烟囱正向碧蓝的天空排放

    编者按:在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中,43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其中山西省的城市占了16个;在国家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的7个城市中,临汾、阳泉、大同也“黑榜”有名。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对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几十年来,过于依赖资源的产业结构,不仅限制了山西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且在环境质量方面欠账太多。目前,山西省政府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遏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本版以此切入,聚焦大气污染,剖析临汾屡上“黑榜”的症结,介绍太原知耻后勇的举措。从这些报道中,读者可以看到,治理环境污染,办法还是比困难多。 

    9月4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2005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全国509个县级以上被考核城市中,有43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山西省临汾市名列其中。而此前,临汾市已经连续两年居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前三名。

    自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始进行全国城市污染排名以来,不少城市“知耻而后勇”,纷纷采取果断措施,摘掉了污染的“黑帽”。临汾的“黑帽”为何迟迟不能摘去呢?

    产业布局极不合理

    焦化企业集中在冬季上风位置,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有9家重污染企业    

    临汾煤、铁储量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煤、焦、铁、电力等工业产业,其中煤、焦、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主要污染物大都来自于这些产业。

    由于布局失当、审批把关不严等因素,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河流、干道、城镇甚至水源地附近,对城镇区域大气和汾河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焦化企业最集中的河西工业园,居然位于临汾市区冬季上风位置,一刮风,焦化厂排出的废气就往市区灌。目前,临汾市正在紧张筹建水源地分级保护区,而在依据专家划定的保护区范围内,一级保护区内就有9家洗煤厂、焦化厂等重污染企业。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临汾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在短时间内,资源型重化工产业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的重点,这些企业即使上环保设施,也有一定的排放量,临汾的结构性污染不能很快得到根本转变。”临汾市环保局副局长潘齐龙说。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市区集中供热率仅有40%,就地露天焚烧垃圾随处可见    

    无论从哪个方位进入临汾市区,都要翻越山岭。有人说,临汾处于太行、吕梁等山的环绕之中,环保工作先天不足。盆地的静风率达48%,“有时候风刮进来,也是在里面打转,很难把污染物刮出去。”不少环保工作者这样抱怨。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是冬季,“大气污染物产多少聚积多少,五级天气主要就产生于冬季的几个月。”

    临汾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剧了环境恶化。市区集中供热率仅有40%,近200台手烧锅炉和茶炉大多没有使用清洁能源。其中13个城中村的冬季取暖全部使用烟煤,没有任何消烟除尘设施。临汾市政府今年计划新增300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面积,即使这样市区集中供热面积仍不到1000万平方米。

    汾河沿河的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汾河,加剧了汾河水质的恶化。由于污水处理费一度仅有每吨0.2元,市区唯一的一家污水处理厂收不抵支,建成后数年处于“半瘫”状态,直到去年物价部门调整污水处理价格后才开始正常运转。至今,临汾全市也没有一家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也未作过垃圾分类处理,环卫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拉运、倾倒、填埋处理。就地露天焚烧在居民区居然随处可见。

    环保监管力量薄弱

    环保监察大队只有30多人,环保执法手段单一    

    监管力量薄弱也是环保治理不到位的原因之一。环保现场执法主要靠监察大队,目前临汾市环保监察大队实际工作人数只有30多人,分为5个组,每组分片负责3至4个县市。由于人手有限,只能主要对群众举报的情况进行检查。今年临汾市政府决定加大对市区环境监察力度,成立了专门的市区监察大队,但这些人员都没有编制。

    “县市级监察队的人事权在地方,有的县市对环保工作不支持,就会出现环保干部‘顶得住压力的干不长,干得长的顶不住压力’的现象。”在临汾,60%的县市级环保监察大队没有车辆,有的监察队甚至被迫向企业借车用。由于监察力量薄弱,一些违法、违规生产极易死灰复燃。在一些偏僻的山里,只要市场一好,不法分子修修炉子,运两车矿石来,又开始生产。

    执法手段的单一也抑制了环保执法的力度。目前环保执法只有行政处罚一种手段,而且罚款限额极其有限。“对于严重违规企业,我们最硬的手段是建议政府关停。但对于投资过大的项目,政府关停难度也大。去年临汾市政府63号文件勒令关停6家企业,限期整改35家,对于没有落实的企业,我们只能逐一立案,等候上级环保部门给予处罚,目前已经立案10起了。”临汾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刘跃忠十分无奈地说。

    企业守法成本太高

    一个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全套环保设施配置齐全需要近4000万元    

    工业企业是临汾环境污染的主力,而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却不高。环保部门监测资料显示:不少企业仅有生产设施而无任何环保设施,或有环保设施不运转,大部分焦化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和能源综合利用设施,大部分火电企业未配套脱硫设施,部分地方违法建设项目屡禁不止。

    分析企业环保设施不到位的原因,临汾市环保局的几位负责人都提到“守法成本太高,违法成本太低”的问题,这在项目建设上表现最为突出。对于不做环评就建设生产的违规企业,环保部门只有行政处罚这一种手段,最高处罚限额20万。“对于一个投资六七千万的项目来说,20万的罚款毫无震慑力。”

    安装环保设施花费很大,一个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水、气全套环保设施配置齐全需要近4000万元。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装一个一两百万元的环保设施,实际上根本起不了作用。有的企业安装了配套的设施,但为了节省运行成本,白天用晚上不用,环保效果大打折扣。为此,临汾市今年准备投资600万至800万元建立环境监测中心,专门监测重点区域各项环境指数变化,监督企业的环保设施使用情况。

来源:山西视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