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不仅仅局限在谈判厅。” 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如是说。遏制全球变暖,付诸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这是2006年5月25日,一名肯尼亚农夫在照看树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旨在发动全球各个领域采取虽微小但实用的一步来对抗气候变化的挑战。
这是2001年6月14日,一面二氧化碳排放警示屏竖立在巴黎市政府广场上。屏幕上显示的数字为2亿,下端的提示写着“如果我们在冬季能将家里的暖气温度下调1度的话,那么每星期就能减少2亿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燃油、煤炭等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是在澳大利亚珀斯一个农场,羊群背上特殊的背包来搜集和记录甲烷的排放量。《新科学家》网站2004年转载《疫苗》杂志的报道说,出乎一般人预料,全球排放的甲烷气体中,约20%来自羊、牛等反刍动物打嗝、放屁排出的气体,而甲烷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之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疫苗,可以抑制反刍动物瘤胃中产生甲烷气体的微生物。
这是2006年8月3日,一名美国西雅图公共事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查水表的路途中使用电踏板车。这种电踏板车不但节约能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是2006年3月1日在葡萄牙比什普镇拍摄的风力发电装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认为,人类要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在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人类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可控核聚变、生物发电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制定合理的政策推动节能技术发展、推广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