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赤潮袭击黄骅沿海[图]
2006-11-15

遭受赤潮污染后,蟹池的螃蟹大量死亡。

潮退后,海汊里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球状颗粒。

    本报沧州电(记者刘树鹏)“海里漂满红乎乎的颗粒,浓得像小米粥一样,渔网的网眼被糊死,又粘又滑,根本无法使用。”11月9日,黄骅市南排河镇岐口村渔民韩宝金无奈地说。目前虽说正是捕捞季节,但因黄骅近海出现大面积悬浮颗粒,沿海渔村数百条从事近海捕捞的渔船因打不上鱼来,只好停在港口里。

    ■神秘颗粒令养殖户蒙灾

    提起突然袭来的漂浮物,在沿海滩涂从事虾蟹养殖的岐口村村民张德洪欲哭无泪。他的蟹池在扬水时混进大量的神秘颗粒,粘稠的颗粒使虾蟹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张德洪讲,他和同伴承包的蟹池今年的损失估计在70%以上,大约有20万元。

    今年8月份,张德洪就开始发现,滩涂上的海汊里浮游着一些微红色浮游生物,当时他也没当回事。到了9月份,浮游颗粒越来越大,颜色也越来越红。给蟹池扬水后,池水里到处都是这种红色的颗粒,脱壳后的螃蟹纷纷死去,漂到岸边。初步估计,是因为这些浮游颗粒的大量繁殖,造成蟹池内严重缺氧,导致虾蟹死亡。

    ■渔民怀疑是螺卵泛滥

    从8月中旬开始,岐口村从事近海捕捞的渔民,就发现渔网上挂满了这种粘稠的颗粒,海面上漂着厚厚的一层。螺旋桨搅起的浪花里,翻上来的颗粒更多,如同浆糊。渔网滑手,拽不动,也打不上鱼来,到9月份,岐口村近海捕捞的渔船全部停产。

    韩宝金告诉记者,有人说是赤潮,但他见过几次赤潮,赤潮发生后,一两次大潮,往往就能把污染的水换过来,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悬浮颗粒聚集海面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而且越来越密,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认为不是赤潮,很自然地把自己蒙受的灾害,和大口河对岸天津境内的泥螺养殖联系起来。从去年开始,一些南方人来到大口河对岸,承包了南北长达几十海里的滩涂,养殖泥螺。岐口村村委会主任陈连福告诉记者,由于严格执行伏季休渔政策,黄骅沿海连续几年收成不错,今年由于“泥螺卵”的泛滥,已给近海捕捞和养殖带来巨大的灾害。

    ■海洋部门认定为赤潮

    海洋部门经过监测,否认了渔民螺卵泛滥的说法。河北省海洋监测环境中心第6期《赤潮应急监视监测快报》称,今年10月27日接到沧州市海洋局报告,在黄骅海域海面发现有大面积棕色漂浮物。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立即组织监测人员出海监测,从直观看,水面漂浮物是直径约为0.5—2.0厘米不等的透明球体,外膜是浅棕色,经鉴定分析为普氏棕囊藻,该藻会对贝类和鱼虾幼体产生危害。根据以上结论,海洋部门判断,黄骅沿海发生大面积赤潮。

    黄骅市南排河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之所以发生大面积赤潮,一方面和暖秋天气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和渤海污染有关。工业污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放,是渤海湾发生赤潮的重要原因。

    名词解释: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来源:燕赵都市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