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344平方公里海拔1864米,8个村民委员会,103个自然村,总人口18168人,总户数4165户,总耕地面积24930亩,人均1·5亩,年产粮835万公斤。民族有: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8种民族。
长江第一湾中的“石鼓镇”纳西语叫:“拉八”此名称出现于史籍至今已有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了,石鼓这一地名,是公元1561年立了石鼓碣石后,才依碣得名。“拉八”之所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主要由于他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共同形成。2500年前,秦始皇的先辈君主,曾刻制了几十块石碣记述他们打猎的事迹,这就是猎碣,唐代出土的时,还没有完全读懂它们的内容,但已把它们称为石鼓。代(公元581—619年)建了万里长江第一座铁桥,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王异牟寻战胜吐藩,又烧断铁桥,忽必烈的西路军于1253年在半空和寨的惊险战争,清代嘉庆八年(18 03年)觉罗琅千镇压恒咋为首的起义等等较大规模的战争就发生在石鼓至巨甸一带。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途中从石鼓到巨甸沿线六个渡口胜利渡江北上抗日,给这个军事要寨添上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光辉一页。
采访石鼓百姓:
和尚凤:女52 岁农民
我在自己的家乡生活已50多年了,这里的土地好,虽然只有几分地,但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搬迁后给点补偿费几年就会用完,用完以后我们也不知到怎么办。我住在这里习惯了,要是真的搬迁,可能会不适应新地方,也许会不习惯而老死。
小买部主人:
搬迁也不知般到什么地方,在这里自己苦自己吃,自由自在。若搬迁后自己没有其他本事找钱,搬迁费会很快吃完的,之后看人家吃饭,在这里自己苦自己吃,生活一般算很好。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很多人听到搬迁一事,心情很不愉快,特别是老人,非常的不愿意。有些家庭三代人住在一起,条件好的不愿意搬迁,条件不好的也许会愿意搬迁。不管多少搬迁费几年内都会吃完。这里的土地非常好,各种水果都能找一点钱,如果一个村子分散搬迁,我们也不知到怎样住。看到街上拾垃圾的人,我就担心将来我会不会也捡垃圾,看到捡垃圾的都伤心。在这里养些鸡、猪换些钱后可供小孩读书。
小食店小工:
和思兰:女 37岁
如果能选择的话我肯定在这里生活,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乡。搬迁不知搬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没有搬迁费也搬不了,老百姓没有钱,给搬迁费也不愿意搬迁。
和银环:17岁
我不愿意搬迁,因为要去适应新的环境,若要搬迁亲人也会分散,我们村里的人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般,就算给再多的钱我们也不愿意搬迁。如果国家强制性搬迁,我们也没有办法。
袁建梅 女 30岁
我不愿意搬迁,我们村和家里人都不愿意般,搬迁后不可能有这样好的地方,漫湾电站的老百姓也在捡垃圾,我们反对建坝。
小住宿店主人:
我今年58岁,三十多年前从剑川嫁到这里来的。现在这里的生意不错,从北京上海还有老外等等来旅游的人很多。搬迁的事吹是在吹,他们一面吹我们一面建设。我们不愿意搬迁,在这里气候好,人老实,住起安全,你看我们大门都没有,从来没有丢失过东西,如果是 在昆明所有的东西都会丢失的。在石鼓不愿意搬迁的人很多,特别是老人们都不愿意搬迁,也不知道要搬迁的地方能不能在得成。
我今年83岁,17岁从丽江古城嫁到这里,我不愿意搬迁,死也要死在这里。要是被水淹了很可惜这里有山有水,空气好土地很好,种一年吃三年的好地方。如果搬迁很可惜,我是不会搬迁的,死也要死在这里。这里的老人都和我一样,这里空气好人很长寿,有七八十的,八九十的。我们地方很安逸,很多向我一的老人都不愿意搬迁,他们说死也要死在这里。搬迁最担心的是适应新的环境,不知会般到什么地方。搬迁对我们来说就象重新投生一次。我们在这里是座山吃山,山上有药材什么都有。
虎跳峡:
中甸这边修路是在六十年代,据说也是因修电站而修,2001年铺油路。为了旅游开发,丽江家九九年又从江对面修公路和五公里的人行道。由于人行道往两头修的需要,从上面岩石上又挖了一条施工用的道路,就这样形成了现在虎跳峡的多重路。目前修电站的需要,近三年中打了十五勘测洞。洞深最长的有700多米,最浅的也有150米,有很多地方洞内还是泥沙状态。(我去采访时因修补路虎跳峡象战场,到处是炸炮声)
开采二十多年的格咱乡雪鸡坪铜矿厂:海拔3760
当地牛厂在崩给甲哈(海拔3795米)是采访:拉昂村,新嘉:女60岁 格茸:男60岁有。全村有60多户,有近300人。我们60岁以上的老人都不愿意挖矿,现在山被到处挖洞或挖得乱七八遭,时间长了不知挖成什么样子。以后如果造成山体滑坡我们全村都会冲走的,加上附近是神山。虽然我们的牛厂夏天在高山上住,但是我们晚上睡觉都担心村被冲走。这个是以前乡村办的一个小矿厂,现在是公司开办后规模不断的扩展。目前矿厂对我们的幅面印象是很大的,有农田被冲,放家畜不便,山上的树木砍得多,山上到处打矿洞等。他们汉族随时可以搬走,我们没有地方去。以前牛厂可以在现在有矿产的地方,现在有了矿厂我们无法在那个地方放牧。现在由于政府把火药抢收去后,野兽经常来袭击牛厂里的牛,甚至咬伤过人。以前我们用火药抢吓唬野兽,把火药抢用在打猎的人很少。现在我们放牛的时候也害怕,害怕被野兽伤人。
村里的年轻人: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是可以领一点补偿费和做点小工。补偿是根据每户地理环境的受害程度不同每年补偿300-2500元不等,总补偿额不到十万元。目前经济困难的村民来说是一种收入途径,能给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 其害处是由于矿厂污水等,给村民的家畜和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甚至出现过家畜死亡和山体滑坡等事件。从长远角度看,可能对子孙后代会带来恶果。
开采二十多年的格咱红山铜矿厂:海拔4065
矿厂直接涉及有两个社,翁巴社和初古社。老百姓对矿厂的建设意见很大,对放牧和农作物都很不利。但是矿厂对两社每年给经济补偿十二万元后,当地老百姓基本上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