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H·M·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建国后,1959年,1980-1981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过规模的罗布泊考察,其间80年5-7月彭加木同志为寻找水源,在库木库都克地区遇难。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 |
楼兰故城西约七十公里的古墓地 |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
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长江,发源于青海境内的唐古拉山,其上游地区海拔3500米以上,气候严寒,一年无四季之分,仅有冷季与暖季之别,年平均气温0~5.9℃,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冷季干旱而漫长,暖季十分短暂。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有效养分含量很低。
严酷的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极其不利。植被类型主要为高寒草甸草地,伴有少量灌木,很少树木与森林。如长江上中游及其支流的流域面积170.9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地面积占37%,而且这种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很简单,植株十分低矮,植物群落生产力很低,所以载畜量也很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可是,多年来,由于复杂的原因,在这些地区,以天然草地放牧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很快,牲畜头数增加,对草地的利用加剧,大部分地区严重超载过牧。加上在草地管理上投入不足,重利用,轻保护,因而草地退化十分严重,而局部地区退化的草地又为害鼠的发生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与生存空间,使之得以大发展,这又更加剧了草场的退化。据调查,青藏高原有鼠兔12亿只,鼢鼠1.6亿只。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长江上游的川西北,有天然草地面积2亿亩,80年代以来,退化草地已占天然草地总面积的40%以上。
草地的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仅植物地上部分小型化,地下部分浅层化,而且土壤物理、化学性质退化,这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因而向长江的流沙输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长江中游的毁林、毁草,破坏天然植被,也加剧了水土流失过程。总之,长江上游以天然草地植被破坏、草地退化为主,而长江中游以破坏天然植被、开荒种粮为主的过程,都大大强化了向长江的输沙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河床,据对城陵矶至河口235.6公里河段1966-1986年的对比分析,20年来,河道淤积了2亿立方米泥沙,平均河床抬高0.43米,致使长江泄洪能力大大降低。也就是说,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灾,虽不完全基于这一原因,但与草地退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来源:糜克定的科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