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解放初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目前为150~160万km2,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占世界流失总量(600亿吨)的1/12。相当于毁坏耕地100万亩。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90%。含沙量最高的是黄河,含沙量为37.6kg/m3,汛期达50kg/m3,黄河输沙量每年16亿吨,泥沙中养分(氮、磷、钾)价值几十亿元随之付诸东流。1982年美国科学家巴尔尼考察了黄河中游后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黄河年均输沙量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
水土流失除造成土壤流失,土地肥力降低,耕地减少外;还造成河流、湖泊和水库淤积,使河床、湖床抬高、影响通航和泄洪能力。如黄河下游每年淤积泥沙达4亿吨,河床每年抬高8~10厘米,使河床高出地面4~12米,形成800km的“悬河”,对华北平原构成严重威胁。泥沙淤塞水库,损失库容,也是不容忽视灾害。以黄河和长江为例,陕、晋两省每年的水库淤积量达1.3亿m3,四川省的蓄水工程年平均损失库容1亿m3,均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大型水库,真是触目惊心。目前长江流域大、中、小型水库的淤积量已分别占库容的5.04%、9.36%和21.4%,淤积总量达13.78亿m3,即损失总库容近14亿m3。另外,泥沙淤积使湖泊湖床淤高,湖面萎缩,降低蓄水分洪能力。如洞庭湖水面由解放初的4350km2,缩小至1977年2740km2,蓄水量也由293亿m3下降到178亿m3,减少了39%。泥沙淤积河道严重影响了航运。如1957年长江水系总航运里程为7万公里,至80年代中期减为3~4万公里。
来源:TOM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