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忠 两年移走滇池湖畔"垃圾山"
2006-11-09

  张少忠两年移走滇池湖畔“垃圾山” 村口荒地上垃圾越来越多 他独自一人学愚公出钱又出力如今荒地上长出花草树木 但很多人对他的行为仍不理解

  愚公移山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可中年男子张少忠移走垃圾小山的事很少有人知道。两年前,张少忠看见昆明滇池湖畔海埂村村口荒废了10多年的田地上垃圾如山后,他决心要做“当代愚公”,把它们移走,不管花费多大代价、用多少年时间也要把垃圾全部移走,建成一片花园。两年多过去了,他无偿投入了4万多元钱,还把垃圾山移走了,但他也和愚公一样遭到了很多争议,就连儿子都不理解他,更何况是村民呢,有人甚至说他精神有问题……

  投资4万元清运垃圾

  44岁的张少忠是昆明市海埂村村民,曾经是个不错的厨师,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有件事一直让他放心不下,那就是位于“神牛水乡”门口的那片荒地,垃圾越堆越多,气味越来越难闻,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虽然村里的老党员每年都要抽出一些时间来清运这里的垃圾,宣传环保,但终究不能治本,垃圾还是很刺眼地堆放着。

  2004年7月,张少忠下定决心,他要一边打散工,一边清理荒地垃圾与杂草。起初,碰到过很多困难,比如草比人高,进去里面什么都望不见,他担心遇到毒蛇什么的,还担心有村民质疑他没有办手续,无权动用这块土地。但这些顾虑都没有击退张少忠的决心,他义无反顾地开始清除垃圾了。

  在两年多时间里,他挥汗如雨,清理出一块荒地,就种上一块“绿色”。两年多来,他不知道在这座垃圾山上干了多少天,运走了多少垃圾,但他记得挖坏了几十把锄头,用烂了几十个搬运垃圾的箩筐。他说:“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儿子也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把精力用在这个垃圾堆上,十分反对。好在还有7旬老母陪着我一块干活,她还挨家挨户说要把垃圾送到垃圾房里。”

  如今,张少忠为这片绿地投入了4万多元钱,除了自己的积蓄就是亲戚朋友的支持。由于资金有限,加上买来的树苗长到一定的时候总是被人偷走,这片7亩的绿地看起来还不成气候。“真要打整出一个花园,至少还得两三年时间。”餐馆老板钦佩张少忠

  “张少忠现在很狼狈,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打进电话的刘先生说话很直接,还说张的脾气不太好,为了阻止别人来这里倒垃圾,他甚至不惜动武,还曾经拨打过110报警,巡警都来过好几回。

  刘先生是一家餐馆的餐馆老板,曾因张少忠不允许他在荒地上倒垃圾而与张发生过冲突,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张少忠的钦佩。“一个本来不错的厨师,有份糊口的工作,勇于投入到荒地的改造上,不容易,更何况他还投入了大把的钱,但却没有回报。”

  刘先生在这个地方开餐馆七八年了,过去因为垃圾多、臭气熏天,他的生意也没少受影响。而今环境好了,生意自然也好了很多。刘先生说:“如果张少忠不再搬运垃圾了,确实是件恼火的事情,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吩咐员工把垃圾倒进垃圾房,减少张少忠的工作量。”

  张少忠要发扬愚公精神

  昨天上午,记者在初见成效的绿地上见到了张少忠,他正拿着锄头忙着给花草树木除草。他告诉记者:“孩子生病一个多月了,一直在医院忙着照顾他,杂草长了一地。”

  张少忠在清运过垃圾的地方种上了樱花、桂花等植物,因为这段时间他孩子生病,他没有时间来照管,这些植物看起来少了些生气。这时,张少忠的外甥女来看他。她说:“我从没有帮过忙,但我知道舅舅是在做一种真正的环保活动,也是在保护滇池。”

  张少忠说,他现在的处境很尴尬,他放弃了工作,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已开垦和正在开垦的荒地上,再也没有经济投入了,很多东西想做也做不了,但他仍“痴心不改”。他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钱支撑我把这片荒地打造成一片美丽的小花园,人人都自觉爱护它。”

来源:云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