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禁啦!痛痛快快放鞭炮
2006-01-18

 

鼠标滚轮放大/缩小图片

终于开禁了!北京人今年格外盼过年。

  中国人离不开鞭炮。它系着一个民族发端与成长的悠久回忆。似乎没有响亮的爆竹声,就没有吓走妖魔、祈来福祉的“年”。放鞭炮、挂花灯、舞狮子、杀猪羊……几千年来,沧海桑田,这一系列的喜庆元素始终未变,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完成了一种“中国式的表达”。从黄土地到华人街,没有鞭炮,哪叫节日?

  鞭炮代表着中华民族乐观与豁达的精神传承。再清贫的日子,再纷乱的岁月,只要到了年节,人们都会想方设法放上一串串大红鞭炮,惊动天地鬼神,激发自己的热情与勇气。新年伊始,鞭炮声为成功者呐喊,也为失败者东山再起助威。

  鞭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抹不去的文化情结。神话与诗歌里、教诲孩童的谜语里、古今战争的故事里,时有一串鞭炮,衔接着历史,牵引着脚步,拨动着心弦。

  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有可能引发一些事故,但“禁放”决非良策。传统的影响力可以超越时空,也会千方百计地挑战制度的“权威”。“禁放”十几年来,每到除夕夜,北京城其实仍然“鞭炮震耳,焰火满天”,即便一些平时老实本分的居民、率先垂范的家长,到这会儿也忍不住“违法乱纪”,带着孩子,找一处空地,偷偷地放上几挂鞭炮。

  明明禁不住,还要禁下去,不仅不能起到“维护公共安全”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很多工作出现疏漏———“禁”字旗下,烟花爆竹的市场流通等相关管理环节“用不着”周密细致地开展,救助火灾、人员受伤等紧急事件的预案也“不一定”必须到位。禁放以来,每年都有许多人因燃放劣质烟花爆竹而受伤不治,由此引发的火灾也未完全杜绝。事实证明,“禁”的效果并不理想。

  此次北京市政府经过广泛听证,采取“变堵为疏”的做法,是执政者以人为本、尊重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有关管理部门敢于负责的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爆竹的管理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陆续展开。与十几年前相比,北京城面积更大了,人口更拥挤了,管理难度大大增加。为了人民群众那噼里啪啦几分钟的快乐,公安、工商、交通、质检部门纷纷出动,大冷的天儿,蹲马路,查市场,验货源,还得和不法商贩斗智斗勇,不容易。这一切,咱老百姓都看见了,记下了。

  等了这么多年才“开禁”,咱老百姓要格外珍惜。不能再搞什么“崩瓶子”、“炸飞机”的幺蛾子,拿鞭炮吓唬人的损招儿。伤人伤己都不好,纵火惹事更要获罪。

  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此次开禁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强于十几年前。国更强,民更富,让我们在鞭炮带来的感动与欢乐中,更加团结振奋。

  好好放鞭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