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可流的渭水[组图]
2006-11-07

  渭河之水滋润了中国文化数千年。可是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不过一二十年渭河已不成其为河

甘肃陇西,生活在渭水边的老人

宝鸡峡水电枢纽,河道上只见干枯的河床。渭河在这个河段一年有8个月无水

今日灞陵桥下仅有空空荡荡的河床

“桥上桥”是“溯流倒灌”、河床变迁的证据

  下游———污染、倒灌、淤积

  “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这是2006年8月27日东方网-文汇报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其中关于渭河,这样写道:“渭河从甘肃进入陕西境内的宝鸡时为二类水质,但宝鸡以下全程污染逐步加剧,到达潼关进入黄河时已全部变成劣五类水质,群众形容陕西为‘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

  今年6月,我从西安出发,走访宝鸡市和渭南市境内的渭河。我的镜头摄入的,是宝鸡峡水电枢纽上那干裂的泥土。宝鸡峡水利枢纽的工作人员和水电站边的老乡告诉我们,那里一年有8个月是这样。而就在大坝的右壁上,写着“保护水源,人人有责”的大字标语。
  在渭南的华县,渭河里的水是上游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生活污水汇集而成的。我们在那里呆了一会儿,眼睛就有睁不开的感觉,嗓子难受,气味更是让人无法多呆。

  华县的渭河河床上有两座三层桥,所谓的桥上桥。这两座桥记录着河水“溯流倒灌”后积满淤泥的河床。当地环保部门的人告诉我们:“我们这儿干旱时无水,涝时就是大灾。”

  在渭南市,政府花1.2亿元修的污水处理厂,因没有运转费,风吹日晒已有些时候了。总工程师和我们谈起时,一再地叹气,他说自己现在天天睡不着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每个月要上来的排污费,连还贷都不够。

  关中———旱、脏、涝

  2000多年前,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形容长安周边的河流风貌,“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此八川即泾、渭、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