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工程已经4年,艰难又尴尬!好在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厂”已提上日程
成都实现废旧电池回收已经4年了,设置了320个回收箱,但回收效果并不理想,更尴尬的是———4年来回收的200多吨废旧电池竟然只能库存。废旧电池回收的4年之痛,使得汞污染成为民众心间一颗抹不去的朱砂痣。
“废旧电池的处理技术并不难,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一个废旧电池处理厂……”昨(20)日,成都市环保局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郑兴诚说,他们已开始着手准备有关“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厂”的申报材料。
新闻资料 废旧电池危害性不容忽视
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据有关专家介绍,汞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
相关规定 明年起禁止产销非环保电池
电池之所以有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池含“汞”,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下令,至2006年,我国的电池生产也将最终实现“无汞”含量。
早在1997年12月31日,原中国轻工总会等九个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进口电池将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实施强制性检验,并明确规定“2006年起禁止生产和销售非绿色环保电池”。
而在过渡时期,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旧干电池的回收行动。
一个故事开启“4年之痛”话题
今年4月3日,成都市市长信箱收到市民游先生的信件,游先生在信里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
一位德国教师在成都市工作期满,回国之前,学生帮其整理行李,发现一个沉甸甸的小盒子,盒子里装的全是用过的废电池。学生问及原因,德国老师回答:“这些都是我两年来用过的废电池。你们这里垃圾没有分类收集,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我不能够丢在这里。我们国家可以处理,我带回去处理。”
德国老师的一席话,使得游先生心中震撼不已。在给市长信箱的信件中,游先生说,即使一只普通的七号电池扔到地里,也会污染周围一大片土地,若干年后也无法恢复!他特别希望看到成都市可以率先在西部建立废旧电池专业回收处理厂。
游先生的来信引起环保部门重视,在给游先生回复的过程中,一个事实在无奈的现实中被揭开:成都市并不是没有废旧电池回收,4年前就开始了……
快速阅读:政协委员李荣在成都市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中也曾指出,电器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因此而产生的电子垃圾越发沉重。他提出应尽快普及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领导层的认识,建立一个废旧电池处理厂,长治久安地解决电池污染这个“老大难”。
一种尴尬回收箱4年少人问津
昨日,记者选择人流量最大的王府井商场、太平洋商场调查废电池的回收状况。
王府井商场正门处,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探头往箱内望去,回收箱内却是“颗粒无收”。“是因为电池刚被收走了吗?”对于疑问,商场保安说道:“这一个月都没有人往回收箱里丢弃废电池。”
转往侧门处,这里的两个回收箱内倒是“米满仓满”,不过,饮料罐、废纸屑却也不在少数。记者观察,没有看到购买新电池的市民将废旧电池丢入回收箱,而是顺手丢在地上。商场销售人员称,回收箱里的大部分电池,是他们将顾客丢弃的电池捡起来重新放入其中的,偶尔可以看见有顾客自觉将旧电池扔入回收箱中,但更多情况是把废电池回收箱视为垃圾箱。
在放置有废旧电池回收箱的一高档社区,普通垃圾箱内,一个个透明的垃圾口袋中,废旧电池的身影随时可见,而专门回收废电池的回收箱,却无人问津。记者见到一中年妇女垃圾袋中的废电池,“你们为什么不把废电池丢到回收箱里面呢?”得到的回答却是:“啥子不得了的事情嘛?!方便噻!”
快速阅读:郑兴诚介绍,早在2002年,市环境监察支队先后在成都三环路以内的商场、小区、大型企业摆放了320个电池回收箱。但是,4年后的今天,回收点总共只收回近200吨废旧电池。“这个数字,还不足当初预计的五分之一。”郑兴诚叹了一口气,根据最保守的估算,4年时间至少该回收近千吨废旧电池。
一分忧虑 废电池不知“身”归何处
在成都市新都区的大丰镇,一幢只有两层高的楼房修建在公路边,一道铁门长年紧锁,每隔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会有汽车出入,从车上拖下一袋袋装满废电池的塑料编织袋,封存入专用的废旧电池仓库。
这个废旧电池储存仓库于2004年开始启动,属成都市环保局下属的一个废弃物储存点。走进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里,高高堆码着一摞摞的盛放各类型废旧电池的塑料袋,很快就要与天花板“并驾齐驱”了。
成都市储存废旧电池的仓库实际有两个,除了大丰镇的仓库,还有一个在海椒市街———原成都市信达股份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电池厂)的仓库。2001年,成都市环保局与该单位达成协议,市内所有废旧电池均由该厂储存,最终进行分解处理。为此,成都市政府曾拨付80万元专款资金,作为废电池处理厂的设备购买等使用。由于该仓库经营出现问题,2002年停产整顿,2004年进行资产拍卖,废旧电池处理的事情因此搁浅。
“信达公司现仍储存有100余吨废旧电池未处理,加上大丰镇的废电池,成都现一共有200多吨无法处理的废旧电池。”对于眼下越积越多的废旧电池,郑兴诚皱了皱眉头。
快速阅读:郑兴诚说,废旧电池处理厂的设立是微利行为,而且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废电池(每年数千吨)作保证。“目前,我正申请在成都先建立一个小型处理厂。”郑兴诚透露,在成都花费巨资建立大型处理厂不符合实情,但也不能只管回收,不管处理,把小问题拖成大难题,“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成都可以有一座小型废旧电池处理厂。”
一项难题 废电池处理“亏本买卖”
“日本政府为促进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为处理工厂按每公斤废电池80日元的方法提供补贴。”据郑兴诚称,而国内对于废旧电池一般均只有储存,而没有如何处理的下文。目前,深圳对于废旧电池进行填埋处理。而这个填埋场并不是普通意义的挖一个大坑填埋了事,而是要对填埋场进行防渗、防泄等高标准保护隔层处理,而“建一个这种填埋场至少要花费上亿元的资金。”
“只有高温焚烧处理才能一劳永逸解决污染问题。”合肥市曾效仿法国,花费800万元资金购进一套焚烧废弃物的设备,该套设备日处理至少在10吨以上。而由于每日回收的量不足四分之一,这套设备的运行很快就陷入停滞状态。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