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漓江所见不文明行为
2006-11-01

黄金周后,我去了慕名已久的漓江、阳朔,但没想到人潮仍十分众多,在漓江上更是一艘艘邮轮、渔船、竹筏接着开行,江面十分拥挤,可见漓江这个著名景点旅游并无淡季之分。虽然漓江有两个码头,磨盘山码头及竹江码头,分别为让国人及外宾登船的码头,但是由于竹江码头船费较高,所以磨盘山码头仍有许多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此搭船。

  磨盘山码头有点超出负荷,到处人挤人、连自在休息的空间都没有,贩卖珠宝纪念品的大厅光线阴暗、空气污浊,抽烟的国人似乎没有意识是否对自己或他人的不良影响,大厅内烟雾弥漫,为了等拿船票,大家不得已也只好聚集在大厅内外等待,忍受混乱、吵杂的状况。

  终于拿到船票上了船十分高兴,但是不久就又看到国人大声喧哗、争相抢着照相、抽烟、乱丢垃圾的行为,让人无法自在享受漓江的风光。最感慨的是,面对美丽的山水,却有很多人将手上的烟头、垃圾,无谓的投入江中。由于船上工作人员都在忙于准备午餐,除了广播,并没人注意或纠正此种行为(或许为避免与游客争执),且由于本人过去常因为劝导此种情形与他人发生争执,为了不影响旅游气氛,只好忍着想事后投书,希望有关当局能有更好的赏罚措施。

  后来在阳朔跟当地居民及渔船的渔夫聊起,她们说当地常常在漓江打捞垃圾,数量十分庞大,江水水质已不如以往,渔获量则明显减少,所以许多渔船都在兴坪、阳堤做游船游览的生意。但我提到每一艘邮轮多为客满状况,若有20%的人抽烟,并将烟头随手丢入江中,烟头无法打捞,一天就有多少燃烧中的烟头丢入江中?一年有多少烟头?漓江一年有多少艘邮轮?会否造成江水、环境污染?我们都很感叹,不知能否有人为我们解答,提出一些统计数字?这些烟头、垃圾,以及邮轮在船尾做饭、炒菜、邮轮引擎、燃料,还有阳朔过度开发,对江水、水中生物、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漓江的美景还能维持多久?

  其实即便是不知名的山川、江河、小溪、沟渠,也不应无意识的污染,毕竟这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过度污染最终危害到的是人类与其它动植物、整体环境。在三江程阳风雨桥景区,有三座风雨桥、八个侗族寨子、12座侗族鼓楼、精致的刺绣服装等特色,多处民宿可供食宿,民族风情特色浓郁、环境淳朴,吸引众多本国、外国游客慕名前往旅游、住宿,但是居民多年养成随地丢垃圾的习惯,无法改善,也未注意专人清理垃圾;笔者碰到四名比利时的银发教师、画家,他们便十分感叹这样好的青山绿水、侗族风情,可惜太脏乱了。

  平日笔者并不喜欢去热门的旅游景点,一则门票偏高,常有令人不值得的感觉,一则便是不喜挤人潮,又看到太多不文明行为,影响心情。所以近两年常到崇山峻岭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参与他们的节庆活动,或到植物园、森林区等较寂静、自然的地方,感觉往往比去热门的旅游景点还好。可惜无论是在云南、贵州、广西或别的省区都市、郊野,似乎都不注意垃圾、粪水的污染问题,许多地方都有随意倾倒垃圾的状态,塑料袋、废物到处散布,更不用说在客运车中吞云吐雾,不顾他人健康,随意往车窗外丢烟头、垃圾、吐痰、晕车往外呕吐这些行为比比皆是了。由于抽烟过多造成痰较多,有人吐痰更就吐在车中、餐厅、车站任何地方,更是令人恶心,也会引起肺结核等疾病传染。许多国家已规范许多地方限制抽烟(或设吸烟区),虽然今年在102黄金周 ,中央文明办与国家旅游局联合颁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但不知何时我国国民能提高生活文明素养,或需实行更多的限制抽烟、乱丢烟头、垃圾、吐痰等等赏罚条例,以改进我们的生存空间与生活质量。

 

 广受批评的七宗罪

乱扔垃圾;

在飞机上、餐厅里,毫无顾忌地大声喧哗;

不讲秩序,干什么都要抢先;

禁烟区依然悠然自得地吞云吐雾;

在宴席上把脚搁在椅子上,或者盘腿而坐;

西装革履者蹲在街头,或身穿睡衣在酒店串门;

遇到纠纷时火气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