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愚:不明亮的文学已经瘫痪
2006-10-31

        没有文学,人类将会怎样?

        用文字构成的精神世界,里面盛放着据说是深邃的人性化石。

        在一个静态的时空里,塑造深邃的精神雕像,有凝聚人心的作用,那是威权的时代。权力逐级传达,渺小的个体只有依偎在宏大的精神象征跟前,才能熬过漫漫长夜。前喻文化时代,每个人必须通过神圣的精神阶梯,似乎才能获得生存的安宁。内心的安全感,取决于是否融入传统精神共同体。

        精神隐藏在印刷品的字里行间,散发迷人的幽光。

        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我们知道文字的力量。我们也曾企望借助文字,达成自己的不朽。即使卑琐的人生,也会留下文字的结集,指望遗留的文章构成可以长存于宇宙的自我。经、史、子、集,无数先哲白骨垒成的殿堂,召唤着生活的无能儿或准无能者。我们人生的质量,指向不可靠的未来。谁也没有未来。在当下的窘迫与懦弱,往往借助文字摆脱,甚至获得自尊。文人都是阿Q。

        在出生之前和死后“两团永恒的黑暗之间,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里”。200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说。在不明亮的世界里,我们生活于时间之外,而妄想让文字在未来闪光。那种冲刺,殉难者的名单越来越长。

        写作其实就是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解决了,文字只是一条渡船;否则,文字便成了砒霜。死于方块字的人何其多也!

        我们已经不能从文学里获得比新闻更多的东西了。

        不夸张地说,一条社会新闻胜过一部收获杂志上刊登的长篇小说。

来源:新浪博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