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每年“喝”污水39亿吨
2006-10-31

2000吨污水日日直排珠江

        海水富营养化趋势加强,广东省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已扩大到近400种。

        广东省平均每年排入珠江口的污水达到39亿吨,目前珠江口等海域氮等指标超过国家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笔者昨日从南海海洋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完成的《珠江口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获得2005年广东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将为珠江口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中华白海豚、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提供强大的科学依据。

中国对虾已不构成可捕资源

        据调查,珠江口的中国对虾,是南海一个重要的野生群体,上世纪80年代调查表明尚存30吨左右,年产量在20吨左右。时隔20年至今资源已衰退,已不构成可捕资源,连物种继续保存下来都成问题。珠江口的风鲚、七丝鲚、棘头梅童鱼等是当地的重要资源,由于环境变化这些鱼类均未到原有体长;在洪水前期,鲥时种群进入伶仃洋、虎门、狮子洋和莲花山水域形成鲥时汛,现已不复存在。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洋与水产自然保护区前期曾作过全面调查,结果发现广东原有的70多种珊瑚、30多种名贵鱼类,以及江豚、海豚、海龟、鼋、儒艮、鲎等众多的品种由于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资源量急剧下降,一些品种甚至已绝迹多年。在短短25年内,广东省列入国家、省和国际保护名录的珍稀濒危水生动植物从之前的文昌鱼、鹦鹉螺等若干种扩大到近400种,而且还在逐年增加。

珠江口营养盐水平上升

        究竟是谁“掠夺”了原本丰硕的海洋水产资源?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小平称,海洋经济在孕育着广东经济发展的同时,氮磷的增加和富营养化趋势的加剧,也是附近流域内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记者曾经深入到大亚湾、硇州湾、雷州湾等地调查,发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中、海水养殖业和渔船过量捕捞等现象。

        据分析,50余年来,广东省工、农业总产值呈现了指数增长的趋势,与之相关的是土地过度开发利用、化肥的大量施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无疑增加了陆源物质和营养元素的入海通量,从而使珠江口的营养盐水平上升,富营养化趋势加强。

应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

        据了解,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的珠江口重点污染海域的生物修复技术过程,主要针对重点污染海域包括水产养殖区等。针对珠江口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该项目开展了海洋藻生物对无机氮、无机磷的吸收和降解技术。

        黄小平认为,珠江口水质条件要获得改善,需要统一协调管理,从陆源污水、船舶污染等各方面齐下手,严格执行入海污染物质的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相结合制度,严格限制COD(即化学需氧量)等12个项目排放总量,加强经济开发区排污口监测。同时尽快建立污水处理厂,逐步减少氮的排放量;恢复对珠江口有增值价值的生物资源,进行育苗、标志放流、逐年公布监测结果。此外,应鼓励将被淘汰渔船的渔民转产转业上岸再就业,降低珠江口区资源量衰退的压力,促使水生生物资源量的修复与回升。

黑臭污水直灌珠江

来源:水利水电市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