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污"与治污博弈背后
2006-10-29

托克托排污事件因奇特而典型,虽属个案,却给我们敲了警钟:环境保护问题,除了排污与治污的矛盾之外,还有"护污"因素在干扰,而"护污"者又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某些地方领导和政府官员。为了"护污"得"实惠"、显"政绩",他们可以滥用权力,而"护污"的背后,又涉及地方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偏差甚至错误。这很值得忧虑和警惕。

  内蒙古托克托县政府动用警车为制药厂排污“保驾”,通过黄河灌渠把大量污水排入农田。村民试图阻拦被抓10余人,结果造成庄稼减产、牲畜死亡,而且至今没个“说法”。这件事已经过去半年了,新华社记者近日再访托克托,报道中仍说“恶劣影响难以消除”,“难见有关部门反思”。可见问题并没有解决。

  排污、治污是一对矛盾,发生博弈并不奇怪。而托克托排污事件的奇特之处在于,矛盾双方不再是排污的企业与治污的政府,而成了“护污”的政府与抵制的村民。县政府置国家法律政策、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不惜动用执法力量强行排污,做得未免太离谱了。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而且有专门的法律、条令保障,政府应该尽职尽责执行。对此,托克托县的领导者们不会不知道,知道了还要强行排污,这是为什么?

  “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宗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告诫言犹在耳,托克托县的领导者们不会不清楚,清楚了还要侵害百姓利益,这是为什么?

  警察是国家机器,是专政工具,动用警力是为保一方平安,使百姓安居乐业,托克托县的领导者们不会不明白,明白了还要“犯糊涂”,这是为什么?

  一连串的为什么,总能找出点根源、背景。说轻了是托克托县领导不懂法、不恤民,言重了就是知法犯法,无视人民群众利益。其实上述说法都有点“虚”,还是新华社的报道直指要害:“每次排污灌农田前,地方管理部门都向污染企业收取大笔‘提水费’”。这才是托克托县政府动用警车“护污”的根本原因!说穿了,还是钱在作怪,而无论这钱是归了地方财政还是部门“金库”、个人腰包。

  若说托克托县的领导们一点法律意识都没有也有点“冤”。一位村民说得好:“县里的领导们知道,如果把污水排到黄河里,国家会治他们的罪,就不敢往黄河里排;我们这些种地的头皮软好捏,就专门往我们的农田里排。”可谓一针见血。同时也说明,在那里的某些领导的心目中,百姓利益可以任意践踏、侵害。而这不更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吗?这是执政理念的问题,比治污、环保更重要。

  正是在错位的执政理念指导下,托克托县的那家排污制药厂建厂时就没有执行“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县里的干部还说,这是个大项目,企业一投就是几个亿,带来了好几家配套企业,还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大项目”就可以不计污染?千人就业与破坏环境、殃及子孙孰重?还是个执政理念问题。

  托克托排污事件因奇特而典型,虽属个案,却给我们敲了警钟:环境保护问题,除了排污与治污的矛盾之外,还有“护污”因素在干扰,而“护污”者又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某些地方领导和政府官员。为了“护污”得“实惠”、显“政绩”,他们可以滥用权力,而“护污”的背后,又涉及地方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偏差甚至错误。这很值得忧虑和警惕。

来源:《工人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