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在中国
污染有饭吃 环保没饭吃”
为什么会“有水皆污、逢雨必酸”?群众形容陕西渭河为“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主要原因是沿河两岸大量造纸企业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笔者曾到渭河一带旅游,当地群众这样说,“拿污染与吃饭相比,我们更关注吃饭”;有官员私下说,“如果严格执行环保法,这里不仅引不来一家企业,在产的企业也普遍难以生存,没有这些,老百姓就没饭碗。” <全文>
中国近半城市空气质量中重度污染
监测显示,我国48.1%的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颗粒物仍是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而目前大多数城市人口长期生活在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空气环境中,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超标比例高,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低。<全文>
中国生态环境“警世图”
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已经集中出现:“有水皆污”、“逢雨必酸”、“污染之重,触目惊心”、“不能再拖下去了”、“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排污单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情况虚报瞒报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 <全文>
草原严重沙化威胁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但目前已出现了严重沙化现象。记者今日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其境内黄河两岸出现了长达二百二十公里长的流动沙丘带。专家分析认为,草原沙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文>
中国污染土地的修复面临严峻挑战
“目前,许多化工厂、农药厂、钢铁厂等高污染企业从市区迁到郊区,留下的土地都被用于建造居民住宅区,但这些土地或多或少受到各种化学污染,铅、铁、多环芳烃等污染物通过接触和呼吸进入人体,进而伤害了人们的健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样的企业约有几万家。”<全文>
滚滚“红水”排黄河
连云港大沙塘湖污染 200多网箱鱼浮尸水面
河北95%以上河流断流 全省由局部缺水变为整体缺水
记者日前从河北省水利厅获悉,河北95%以上的河流出现断流。水利专家说,连续干旱使这个省由原来的局部缺水变为生产、生活、生态整体缺水。<全文>
治污政策法规
环保总局协调北京等5省 专人保障奥运空气质量
为加强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争取奥运期间出现最好的天气,环保总局已经协调北京周边的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准备成立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协调组。这个协调组的运作,也是我国探索区域联合治理空气污染的新路子,以后,类似的空气质量保障协调组可能还会成立…… <全文>
国家环保总局:海洋保护要从防治陆源污染抓起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行动国际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将继续积极支持和实施海洋保护全球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的重要发展规划之中…… <全文>
中央彻查环保造假《环境保护法》有望成基本法
在中央对环保政策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中西部一些地方依然实行“先上马、后补办”,“只补手续、不补设备”,“补办设备、不予运行”等“环保造假”的引资模式,引起高层震动。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从10月16日开始,陆续派出15个检查组分赴全国各地,检查了解各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环保大会的落实情况…… <全文>
媒体透露:环保总局近期将出台环保突发应急法规
香港《大公报》发自北京的报道说,针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法规(草案)及多个相关法规,将有望由国家环保总局在近期推出。
报道说,这是中外瞩目的松花江污水事件后,国家职能部门加强应对此类突发环境问题的具体操作法规出台。松花江污染事件曝光,引发各界关注,亦凸显政府职能部门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在紧急应对环节存在软肋…… 〈全文〉
百姓呼声:保护环境百姓愿出力 7成民众愿多花钱买环保产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保护法制知识的普及,民众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知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加之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的频发,让环保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接受调查的民众,84.33%的人赞成禁烧散煤,认为这样做对改善大气质量有帮助;65.66%的人表示注意过社区附近的工厂烟囱冒黑烟和向河流排污水的情况,并向环保部门反映过;78.31%的人愿意多花点钱购买对环境有益的产品;80.98%的人希望居住的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在回答“如果您的住宅周边有一个施工工地,平时施工噪声很大,严重影响您的生活,您会采取哪些做法”时,63.84%的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 <全文>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