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新城镇非法纸厂乱排废水,导致百亩玉米被浸泡绝收;秋播季节,农民无法进田作业
污水浸漫后的庄稼地
非法纸厂之一
排水渠成了污水渠
金秋时节,正是农民秋收秋播的时候,可襄汾县新城镇桥子沟村村民杨文亮却眼看着玉米棒子挂在秆上无法收获,就更谈不上秋播了。原来,他家的玉米地现在成了污水池,积存了80多公分深的污水,使人无法进田作业。全村像他家一样遭遇的还有几十户,总面积大约有一百多亩。
好端端的良田咋就成了污水池?10月9日,笔者前往该村一探究竟。村民说,污水都是由邓庄镇的邓庄村、西侯村、南侯村和段村等4个村、大约30多家小造纸厂排出的。这些废水从邓庄流经南梁村、桥子沟村、赵曲村,然后流入汾河。
杨文亮告诉笔者,他们的耕地本来是一年种两季的良田,每年都有个好收成,但由于小造纸厂将污水排在地头的一条季节性雨水渠里,雨水一多,就流入到庄稼地里,现在别说收获两季庄稼了,就是种个玉米也得看运气。
在村北的一块耕地里,笔者看到:污水浸泡过的耕地表面干了,废纸浆结成厚厚的一层,地里的庄稼也被这层东西盖住了。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污水浸泡耕地由来已久,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是愈演愈烈。
在桥子沟村里,徒步行走不到两公里处,就能看到许多冒着浓浓黑烟的厂房,相隔200多米就有一家,到处都能听到马达轰鸣声,顺势行走,发现沿河的19家没有任何生产手续、家庭作坊式的小造纸厂正在加紧生产。周围村民反映,方圆5公里的地下水已经被严重污染了,浅层水已经好些年不能饮用了,现在都是抽250米以下的水来饮用。在一户村民家,由于过境的污水长期下渗,他们家打来的水煮开了不仅泛着白沫,更伴着刺鼻的气味,现在村里居民生活用水不得不靠村南的自来水供应。
桥子沟村村党支部书记刘顺德说,庄稼地受灾后,他已给镇上以及县上环保局的领导反映过情况了,可到现在为止一点动静也没有。邓庄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邓来管说,这是多少年的老问题了,没有好办法来解决。
邓庄镇人大王主席告诉笔者,邓庄是历史上有名的造纸之乡,以造纸业为龙头,已经形成了很大的产业链条,这个镇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投入到造纸业上了,不仅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笔者问:“他们都有合法生产经营手续吗?”王主席摇头回答:“没有,完全是家庭式的小作坊,工艺仍然是土办法,使用的主要化工原料是火碱,这是排放的污水里的主要成分。”笔者又问:“你们对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是如何考虑发展和环境的关系的?”王主席说:“以前造纸是主要产业,这几年工业多元发展后,对小造纸厂的管理抓得就松了,谁家有钱,就能在村里盖几间房子干起来,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治理存在的问题。环保局的人来了也
只能暂时关两天,或者罚点款就拉倒了。谁能关得了这么多呢?每年南半个山西省的小学练习本、发向全省上百种的彩色幂币就是一大笔的收入。”
那么,今年地里的庄稼就眼看着这样泡在水里吗?采访结束时,面对疑问,杨文亮无奈地说:“没有办法,只有等冬天污水结了冰,再上去掰棒子吧。”他还说最让人气愤的是像今年这样的情况,他家已经是第8次遇到了。
来源: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