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结束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
2006-10-22
  •   核心提示: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也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新华网南京10月21日电(记者郭嘉轩 王骏勇)总投资40亿元的“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21日在南京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总体竣工验收。这标志着淮河结束了800年没有入海通道的历史,淮河下游及洪泽湖地区的防洪标准也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1194年黄河南侵夺淮后,淮河流域水系被打乱,淮河失去了自然形成的独立入海通道。由于黄河带来的泥沙淤积,在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以后,淮河流域土地沙化,河道淤塞,出海无路,入江不畅,灾害频繁,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问题。1991年淮河大洪水,突出暴露了淮河下游排洪出路小、防洪标准低的弊端。随后,18项治淮骨干工程先后开工,“淮河入海水道”就是其中一项骨干工程。

  据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介绍,“淮河入海水道”是江苏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总投资41.17亿元,设计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目前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表示,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淮河入海水道在通水后的第六天即投入抗洪,安全泄洪44亿立方米,相当于近两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直接减灾效益达27.68亿元。一次行洪效益收回了工程三分之二的总投资,淮河入海水道被证明是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优秀的工程,为确保下游地区2000多万人口的防洪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