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繁华了425年的古代王朝
2006-10-18
  一:高句丽民族起源

  高句丽,又称高丽。高句丽族很早就开始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活动,我国先秦古籍《逸周书·五会篇》载:“北方台正东高夷。” 后世人孔颖达疏云:“高夷,东北夷高句丽。”这是早期中国对高句丽族的认识。 

  二、高句丽民族三大历史谜团

  对高句丽还很陌生的你肯定很想知道,高句丽民族到底从何而来?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兴衰演变?王城、王陵和贵族墓葬的历史文化意义有多大?这个煊赫一时的民族又如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一切还要从高句丽民族的起源谈起。 

  高句丽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但如果提及究竟对它有多了解,恐怕很多人都说不出所以然来。高句丽在人们的脑海中始终只是一个概念。在古老的传说中,高句丽源于卵生。

  遗留至今的高句丽王朝遗址位于与鸭绿江只有一水之隔的边陲小城——集安。遗址中包括将军坟在内的高句丽王陵、山城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曾经称霸东北亚并持续七个世纪之久的民族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有痴迷于研究高句丽历史的人就说过,这里“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卵生传说

  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两千多年前,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有东夫余国。相传国王金蛙在一次进山狩猎中尾追一只中箭的梅花鹿,来到山下大河边,止步环顾四周,不见了梅花鹿,却有一位貌美的女子端坐岸边。女子自称柳花,是河伯神的大公主。金蛙将柳花带回宫中,立为西宫后。

  某日,一束耀眼的阳光从窗口进入,直射在柳花的小腹上。这道阳光为她带来了身孕,但九个月后,柳花分娩时产下的却是一个肉卵,坚如硬石。又经数日,肉卵开裂,蹦出一个壮实的男童,几年后,男童长成为一个英俊健壮的小伙子。相传小伙子天生灵性,文武兼通,力大无比,精于骑射,人称“朱蒙”(夫余语,善射之意)。

  将军坟

  当时东宫王后已有七子,但都不如朱蒙,对他很是嫉妒。某日,东宫长子诬称朱蒙谋反,纵恿国王杀之。朱蒙闻讯带两名家奴出逃,在太阳神的帮助下渡过奄利河,逃入邻近的卒本夫余,最终建立了高句丽国,定都沸流水畔的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县城附近),时为汉代公元前37年。后世将朱蒙尊为高句丽始祖东明圣王。

  这个传说恰巧与好太王碑上朱蒙“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 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的碑文记载相互印证。


集安:一座古城的淡泊

  集安,坐落于鸭绿江西岸狭长的通沟平原上,背依林木苍莽的长白山南麓,面向欲说还休的鸭绿江,不露声色地端坐于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

  有山、有水、有古迹的集安城其实不大。氤氲在边境的斜阳下,店铺高高低低,行人优哉游哉,鲜有旅游城市的商业气息。小城就这样从容地守着自己的恬静,穿街走巷间,亲切的意味萦绕身边。集安是名副其实的古城,然而,“出生高贵,姿色不俗”的她却像一个羞涩的女子,偏安于“白山绿水”间,养在深闺而人不识。

  据史书记载,西汉元始三年(公元三年),当时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所建的高句丽国政权将都城迁至集安,建造了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平时,高句丽国王居住在建于平原的国内城中,危险时便退居到建造于深山的丸都山城。如此情形,一直延续到了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

古墓群

  这里曾繁华了425年之久。然而,时间的流逝把曾经的辉煌带走。国内城和丸都山城尚在,这些遗留下来的古老遗迹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 

 

  高句丽王朝往事

  走在集安市区街上,不时可见用铁栏杆围起来的残存的高句丽国内城城墙,它就隐藏在现代的居民楼中间,虽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雄伟,但从呈方形的布局结构、六处城门遗址和宽十余米的护城壕,依然能够感受到以往的辉煌。不过如果说它就是高句丽都城的全部,那就错了,因为在集安市西北的丸都山上,在夏秋茂密的丛林中还保留着同样属于高句丽都城的丸都山城。

  高句丽在长达705年的历史中曾几次迁都,但有确切记载的都城是从丸都开始的。丸都城虽几经战火与修葺,但仍不断见于史料,可见这座山城在高句丽中后期的重要性。丸都山城依半圆形的山峰而建,呈簸箕状,背依山峰,面向河谷盆地,通沟河从城南流过。城墙大部分已经坍塌,唯东墙南段、西墙北段和北墙保存相对较好。站在高台之上南望,河谷及集安市区一览无遗。高句丽王平时居平原城,战时躲入山城,这是高句丽都城的一大特色。 

  一个古族的辉煌

  那一段遥隔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不能不探寻的。单单是看一座碑、一方陵,你就能嗅到高句丽鼎盛时期的霸气。

  碑,是一座写满汉字的功德碑,名曰“好太王碑”,矗立于太王陵东侧,被誉为“东方第一碑”。好太王碑距今1580年,隶书碑文自右向左直书,1775个汉字镌刻于方柱形碑身,记述了高句丽第十九代王永乐太王的文治武功。

  墓,是一座方坛阶梯石室的寝陵,名曰“将军坟”,卧于龙山脚下的悬崖之上,号称“东方金字塔”。将军坟里长眠着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长寿王在位七十九年,享年百岁,毕生开疆拓土,还为自己建造了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陵墓的方锥形墓。

  长寿王时期的高句丽最为鼎盛,趁东晋、南北朝混乱之机,一方面继续谋求中原诸政权的册封,另一方面向朝鲜半岛南部扩张。一时间,这个雄踞于东北的民族政权达到了顶峰。

  延续了705年的高句丽政权覆灭于盛唐。之前,隋炀帝曾倾全国之力三次讨伐,战况持久惨烈,共计有六十万隋朝将士阵亡,直接导致了隋王朝的提前崩溃,高句丽也元气不再。凭借雄厚的国力,在唐太宗御驾亲征的鼓舞下,唐朝水陆大军步步紧逼,攻城掠地。在唐与新罗的联合夹击下,高句丽国终于在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亡。

  成王败亡,残留的王公贵族们的墓葬群成了高句丽遗落在集安古城的背影。在集安的外围到处有墓葬群,据说有编号名称的墓葬逾万座,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其中,五盔坟是最值得一看的。走进墓室,站在坚硬的石棺床上,阴森可怖之感凉透骨髓。望向古墓四壁,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依次呈现,虽距今千余年仍完整可辨。壁画覆盖了墓室的五面,以朱砂石绿为主体颜色,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莲花白鹿、伏羲女娲、帝王仙人和日月星辰的图案,无不流露着中原文化的深远影响。

来源:搜狐社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