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六祖故乡”广东新兴县太平镇一农田下挖出一批“古木”。当地花卉协会秘书长崔仲池在现场查看后表示,埋藏在地下的大树应该是水松,最大的树龄应该在千年以上,从数量上来看,极有可能是一片原始森林。
知情人介绍,该片农田面积达60亩,以前一直种水稻。前不久,该片农田的承包者着手挖掘下面埋藏着的古木和泥碳土,将古木制成瓶塞出售,泥碳土则晒干作为花肥出售。
据悉,水松属杉科,落叶乔木,喜生于水边湿地或沼泽地,材质轻软、耐腐力强,是国内特有的古老植物和古老的孑遗植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于广东南部、福建、广西南部等地,但主产区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研究水松对于研究杉科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古气候学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崔仲池称,泥碳土又称黑土、腐殖土,属于泥煤的一种,形成时间少说也要千万年以上。他认为,这些和泥碳土一起被挖出来的古树的年代一定也非常久远。
有关法规规定,古植物化石属于文物保护对象,而埋藏在地下的古树现在仍是木头,因此无法享受“硅化木化石”待遇和《文物保护法》的庇佑。有关专家认为,埋藏在地下的古树虽不是文物,但是,可为研究华南地区气候与环境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可靠的依据,仍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相关管理部门应给予保护。
相关知识链接:
水松是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古老树种,现已成了罕见的孑遗植物,它始生在中生代,距今一亿多年,是著名的古生树种之一。属杉科、半常绿乔木,高8--10米,稀可达25米;叶二型,在宿存枝上小,鳞形,贴生于枝;在脱落性枝上较长,线形或线状钻形。雌雄同株。球果倒卵圆形。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和孑遗种。零星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除盐碱地外的各种土壤上。除本种外,本属大部分种类在第四纪冰川期已灭绝。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相关新闻链接:
我国特有珍稀孑遗树古水松东莞露面
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古树博物馆现藏的一棵古松树,日前被广东省科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李平日教授证实,此乃国内目前惟一有史料记载的古松树。
李平日教授介绍说,近日在查阅《浮山志》时,发现有一段文字记述:“罗浮山皆山松,惟酥醪观前大池左右有水松二株,高十余丈,繁枝密叶,苍翠下若幡幢然,柯善智师手植。”柯善智师,即酥醪观道长,在清代雍正五年(1727年),在酥醪观门前亲手栽植了这两棵水松树。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博物馆现藏的这棵水松,就是从罗浮山收集来的酥醪观门前右侧的那一棵,据考证,距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这是目前国内惟一可考的有史料记载的古水松树。它见证了两百七十多年来罗浮山的人文历史。
据介绍,水松是我国著名的活化石,它和水杉同为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距今1.35亿年至240万年)的重要植物,曾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它喜生于温暖潮湿的环境,第四纪冰期多数水松冻死绝灭,现仅在我国南方有少量幸存,属中国特有的珍稀孑遗树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观音山古树博物馆能收藏到这棵有史料记载的古水松树,实属难得。
小暄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