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稻米是否安全悬而未决 即将端上餐桌?
2006-10-12

中国青年报 2005-11-22

中国已完成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生产的各种安全评价程序和实验环节,如果获得农业部的许可,转基因大米最早可能在明年摆上中国人的餐桌。

稻米,是多数中国人的主粮,中国人人体热量的三分之一由米饭供应。有超过一半的中国农民从事稻米生产,中国三分之一的粮食耕地种的是稻米。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种植转基因水稻。这项可能是“科学史上遭到最强烈反对的技术”,应该被推向商业化吗?中国需要靠转基因水稻来解决吃饭问题吗?转基因水稻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之争?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可能面临怎样的风险?

2004年10月16日,联合国第24个“世界粮食日”,国际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选择这一天在云南开始了“稻米之路”生态农业巡游。

“用一只公鸡招谷魂,用一只母鸡迎稻魂,金色的稻谷满仓。”62岁的哈尼稻农李书周,把一首“稻米之歌”唱得古朴而悠远。在哈尼人眼中,稻谷是有魂魄的,组织者用哈尼语将成员乘坐的车辆命名为“车拉枯”,意思是“寻找稻魂”。参加巡游的有来自藏族、哈尼族、普米族的代表,农业专家和媒体记者。

在此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绿色和平”引述非官方的消息称,中国可能在2005年或2006年批准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如果消息属实,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转基因农作物和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仍然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如果稻米是生命,我们愿意用生命做赌注吗?”“绿色和平”项目主管施鹏翔说。

与此同时,一群重量级的科学家正在为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而“奔走呼号”。不同的是,他们是这项技术及产业的积极推动者。

记者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科学院院刊》上找到了这份题为“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报告。报告的起草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李振声、石元春、李家洋,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云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杨晓光,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