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型照明产品的节能灯,与同样亮度的白炽灯相比,可以节电80%,据专家计算,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其节电效果相当于新建一个三峡工程。然而由于行业市场混乱、缺乏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这一高效照明产品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但在国内消费者中却反应冷淡,无法发挥其巨大的节能作用。有人戏称这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推广使用12亿只节能灯可以少建一个三峡
节能灯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的俗称,与白炽灯相比具有高亮度、低耗能、光效稳定等优点。据测试,节能灯的光效为白炽灯的6倍,也就是说,一支10W节能灯的亮度相当于一支60W的白炽灯,其寿命则可达8000小时以上,为白炽灯的8-10倍。
据专家测算,如果以功率为11W的高品质节能灯代替60W的白炽灯,不仅减少耗电80%,亮度还能提高20%-30%。以每天燃点4小时,推广使用12亿只计算,一年可节电为:(0.06-0.011)千瓦/支×365天×4小时/天×12亿支=858.48亿度,而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年发电量也只有850亿度左右。
国内一些大型用电企业在使用节能灯后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昆明钢铁集团公司是云南省第二用电大户,也是最大的生产照明用电大户,今年3月,该公司将13000多只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照明功率由整改前的1032千瓦下降到235千瓦,综合节电率在70%以上,年节电110万度。
节能灯节电不仅能减少电力负荷,缓解我国电力紧张状况,而且还有巨大的环保效益。国家经贸委节能信息传播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每节约1亿度电就意味着节约了4.04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0,64万吨、二氧化硫0.09万吨。
据悉,由于能源紧张,欧美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推广使用节能灯。美国、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纷纷制订出相关的扶持政策,用于推广节能灯等节能照明产品。仅美国环保局从1991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计划以来,就投资了10多亿美元用于推广高效照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