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观动物"悄热珠三角[组图]
2006-10-11

夜间活动的小松鼠。

观动物者都是从城市来的年轻人。

  人手一个手电筒,两人一个对讲机;领队的持竿开道,跟随的“长枪短炮”——前天夜里10时左右,一支30余人的队伍缓慢行进在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山路上。他们是一群坐了七八个小时汽车,只为在夜间一睹“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的玩家。

  队伍分为两个小组前行。第二组的领队,是生于南岭长于南岭,过去常常进山狩猎的老刘。

  他头戴头灯,从容不迫地向队员们讲述在漆黑一团的山间发现隐蔽能力极好的各种动物的窍门:“一般像飞鼠、松鼠这些,灯光照在它们的眼睛上会反射回来,看过去就是一个小亮点;像蛇、青蛙这些动物,皮肤也能反光。”

  经验丰富的老刘很快有了发现,半山道旁一棵约七八米高的大树上,一只满身棕黄色茸毛、长着大尾巴、双目炯炯有神的小家伙被头灯的强光锁定。

  “飞虎!”老刘轻声说。跟随的队员们一涌而上,数道光柱一起指向树梢,带着相机的队员忙不迭地“卡嚓”起来。

  虽然都曾经有过多次的夜间观动物经历,但是这个发现还是让队员们兴奋不已,“之前在我们城市的山上,看到的只有萤火虫。”一位队员表示。

  继续前行的队伍不久又有了收获:路边的一丛荒草中,一条黄黑相间的黄链蛇在灯光照射下现形了。

  蛇的前方约20厘米处,蹲着一只体长不过四五厘米的小树蛙,眼看一场杀戮就要发生。但突如其来的灯光和人声让黄链蛇犹豫了片刻,随即迅速溜走。而小树蛙却使出装死伎俩,甚至相机镜头推到鼻子边,也是纹丝不动。

  3公里的山路走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以前一说到看动物就想到非洲,可是去非洲又贵又远。没想到就在广东,也能在野外看到这么多、这么漂亮的动物。”一位女队员表示,这次夜间观察的收获出乎她的想象。

  缺乏专家指引风险高

  记者了解到,这个动物观察小队没有一位专业的生物学界人士,都是从城市来的年轻人。“夜间观动物”这种新鲜的旅游方式,正在珠三角的城市中悄然兴起。

  活动的组织者黄星海表示,与白天相比,夜间的干扰较少,人们能看到这些动物的机会反而更大。

  正因为如此,一些追求新奇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这种能够在野外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方式。由于刚刚兴起,所以不少参与者承认经验是最大的问题。如果有人掉队,后果可能很严重。

  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夜间观动物要求尽量避免对动物造成干扰,比如强光源是夜行动物最忌讳的东西,它使动物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进一步影响到它们的繁殖等。因此希望能有生物界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对这种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最好还能作出一些相应的操作规范,以让人们在享受亲近大自然快乐的同时,也不让小动物们受伤害。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