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问题 在黄金周严重凸显
2006-10-08

 

     “十一”黄金周期间,在热点景区,人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数以吨计的垃圾正在不断产生,游客乱写乱画、乱折花木、随意攀登和踩踏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保护区违规进行旅游开发……这些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城东的塔子山公园,在一片草坪附近,记者看到十余名游人围坐在草坪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瓜子、饮料等食品开心地吃着,餐巾纸、塑料袋、饮料瓶散落一地。而记者通过不到一个小时的观察,几乎所有游客都没有意识到进入草坪休息是对草坪的破坏,更没有一位游客离开后主动清理自己留下的垃圾。 


    公园的一位清洁工人告诉记者:“我们十多个清洁工的力量是有限的,草坪需要大家的爱护。如果每个人都来这里留下一堆垃圾,那整个公园就成了一个垃圾场了。”随后,记者在成都闹市区的盐市口、春熙路等路段看到,尽管每隔二三十米就设有一个垃圾桶,但一些垃圾桶旁边的地上,仍然有游人留下的餐巾纸、塑料袋等垃圾。 

    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资料显示,在环保总局2005年检查的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82个存在违规开发活动,占36.3%;有25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有旅游开发活动。 

    “十一”黄金周期间,四川的各大景区在“收获”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难题。因为部分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很多景区都面临着环境卫生、生态保护的巨大压力。据了解,每到黄金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的100多名环卫工人就要肩负起维护400多公里公路沿线草原环境卫生的繁重任务,而饮料瓶、食品袋、烟头、饭盒等各种垃圾在广阔草地上显得格外刺眼。由于是开放式的景区,垃圾零散,给垃圾清运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今年“十一”黄金周,红原县不得不增设数十名临时工作人员,负责各景点的垃圾清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我国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诸多生态保护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说,“生态保护监管问题已经非常迫切。” 

    他指出,各级环保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对旅游区经营中与环境相关的事项进行检查、监督。对造成生态环境影响的开发和破坏活动要及时制止、纠正,并依法进行处罚。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