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污染企业的咋是环保局长?
2006-10-07

    环境污染简直成了快速发展的当今中国的不治之症,因此才会出现环保局长举报污染企业的滑稽事情。据最新一期《瞭望》周刊报道,安徽省某市的环保局长,因受制于当地党政领导而对一家污染企业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斗胆向省环保局举报了这家企业,最后省里下达了处罚决定书,但至今处罚依然难执行。

    环保局长无奈于污染企业,不得已只能向上举报。诸如此类的滑稽环保困境恐怕不止安徽某市才有,据了解,这的确是一个普遍现象。

    事实上,地方环保局长要受当地书记、市长和主管副书记、副市长(或县长、区长)领导,而这些人需要政绩“说话”,以此保权固位并进而谋求升迁。他们大多担负有GDP增长甚至直接招商引资的任务,而限于当地各种条件,环保做得好的外地企业不见得愿意来,能拉得来的多是一些在国外或沿海发达地区已经生存不下去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能来,照样得作揖称谢额手称庆,因此这污染环境的“副作用”也就忽略不计了。

    作为受人领导的环保局长,当然得听命于主管领导甚至其他领导,如果不听招呼“惹事生非”,这乌纱帽也就戴不成了。而既然当环保局长,从道义上就负有与污染宣战的责任,在其位谋其政理所当然,若对污染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则是失职的表现,还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批评追究。因此才有“给谁‘穿小鞋’,就让他当环保局长”的说法。

    怎样纾解如此环保困局?有人从体制上找原因,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总不能把所有的具有监督执法性质的部门都从中央到地方一条线给“垂直领导”下来,而且即便真的垂直了也并不等于万事大吉,还会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一点从已经“垂直领导”了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也能看出端倪。

    依我看关健在于如何让环保等监督监察执法部门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这个思路出发,“一票否决”就势在必行,也就是说,凡是污染的企业一律关门。在目前各种商品普遍过剩的大背景下,还容忍那些浑不讲究的污染企业大量存在,简直是在对人民犯罪!

    在“一票否决”的大前提下,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广泛揭露全国各地的环境污染事件,并诉诸于新闻舆论,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压力,各地各级环保局闻风而动,依法加强查处,落在实处,并且处罚过程和结果也要经受公众的公开检验。只要黑了脸铁了心坚决来真的,还用得着发愁环境污染从中华大地不能消灭干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句老话是对各级政府的严峻考验!

    不少人风闻了诸多“一票否决”,对其必要性和实施效果已经啧有烦言,但我还是执意呼吁对环境污染实行“一票否决”。把这个“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人们的头顶,再加上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所形成的强大舆论监督氛围,我相信不光那些发疯了追求发展政绩和升迁资本的官员会战战兢兢,就连那些红了眼追逐利润不顾当地群众生命健康的企业主也会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