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广场垃圾剧增看旅游文明
2006-10-05

从天安门广场垃圾剧增看旅游文明 
 
 
 作者:许朝明  来源:新京报    时间:2006年10月05日09:01 
 
  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市有2万多名环卫工人对北京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国庆假期前3天,仅天安门地区共清运垃圾113.8吨,这一数字是平时的20余倍。(10月4日《新京报》)有关天安门广场垃圾成堆的报道,在以往的黄金周中并不鲜见,比如《天安门广场清理60余万口香糖》、《节日游客如织广场垃圾陡增》,等等。在每一次升旗仪式过后,广场上无不留下成堆的垃圾。

  但是,在当前旅游文明广受关注的宣传语境下,上述消息仍然显得突兀。垃圾数量是平时20余倍这一事实说明,要真正实现旅游文明还有不少困难。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垃圾量剧增,与游客的不文明表现有直接关系。国庆节当天,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有22万人之多,许多人提前四五个小时进场,摊开报纸、塑料袋等席地而坐,等待升旗时刻到来。仪式结束之后,游客走了,大量的报纸、塑料袋却被留了下来。北京的媒体拍摄了一组现场照片,看那景象,真和城市郊区的卫生死角没什么两样。要是广大游客都能做到不乱吐、乱扔,天安门广场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天安门广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它与爱国精神紧密相连,能亲身站在广场上看一次升旗仪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游客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比在任何其他地方表现得更文明才是。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只能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文明现象已经相当顽固。

  几天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出台,大力倡导文明旅游。这当然是一项积极的举措。可是,应该看到,旅游不文明是生活中各种不文明现象的一种集中反映,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并不是旅游中所独有。何况,旅游说到底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旅游文明的实现,还有赖于生活中文明习惯的培养、文明素质的积累。假如生活中不文明现象少了,旅游文明也就水到渠成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