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年预备什么菜 |
老北京人,一进腊月就开始有过年的感觉。尤其到了腊月初八,更视为年禧已近,不但必喝上每年一度的腊八粥,并用米醋、大蒜开始泡上“腊八蒜”,为的是年中吃饺子用。 过了腊八儿,人们为过大年做准备,除了到处买食品、就是做年菜。昔日过年除了穿花衣、放花炮剩下就是吃了。平日京城旧习俗甚多,逢年过节更有数不清的讲究;如在饮食上“过年忌刀”、“提前做好必食的年菜儿”、“除夕把初一至初五的饺子馅备好”,也就是大年期间只吃现成的,不再新做。表示来年不受厨事之苦。除了到“破五儿”有意用刀剁馅称为“剁小人”之外几乎年中不动用刀,这主要图个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年前除了提前做好凉菜有:肉冻、鸡冻、鱼冻和炖猪肉、羊肉、鲤鱼、鸡大件活儿以外还要提前蒸出一些合碗菜即:米粉肉、扒肘条、红、白丸子、四喜丸子等。主食农历廿八开始蒸一些豆沙包、肉丁馒头,点上红点,稍凉后放入室外的坛子里,吃时既不干也不裂,上锅一串就能吃。除蒸还炸些零食:炸排叉、素丸子、炸豆腐…… 除此以外,年中更不可缺少的是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自家拿手的小菜儿也称作“年菜儿”。此菜随吃随取、口味各异。年中街坊四邻除见面互相拜年、问好外还要互送自制的“年菜儿”。一来表示和和气气,二来尝尝别人家的小菜做的如何地道,这也是一种节日的乐趣。“年菜儿”一般都年前做好,有的现吃现热,有的干脆凉吃才过瘾,品种繁多口味不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 “北京辣菜”:这里说的北京辣菜,不是辣咸菜。《素食说略》记载:“芥圪塔:即芥菜的根。切薄片,以滚水微煮放净坛中,加煮烂黄豆,生萝卜丝,酌加盐,封严二三日,取开食之,甚辛烈。”也就是说做北京辣菜,要用新鲜水疙瘩,洗净切片,开水煮熟,捞在干净容器里,再用“大红袍”卞萝卜放擦床上擦成丝,盖于切好的芥菜片上,浇上原汤,煮黄豆两可,封严,二三天后可食用。辣味钻鼻,通窍去火,是解酒、去腻的好菜儿。吃时连菜带汤,浇酱油、醋、香油拌之,清凉爽口,提神开胃。 果子干儿:旧京果行南鲜北果甚多,其中著名的“果子干儿”以干果柿饼、杏干(大红干儿)、鲜藕片合制而成,是老北京过年吃的一款甜食。传说一八六六年,九岁的同治皇帝曾私出故宫,走出丰泽门到西安门果摊上吃过这道京式甜食。做果子干儿,要将柿饼去蒂,洗净,然后和洗净的杏干一同放水中煮泡,待汤汁粘稠,加入切好的藕片,冰镇凉食。其软糯香甜、开胃清凉。 豆儿酱:豆儿酱是北京人普遍喜欢的年菜儿。猪皮、胡萝卜、白豆腐干儿切成色子丁,加水发黄豆,煮后成冻儿即可。其做法是:锅上火放足水,放花椒、大料包及葱段、姜片、再加酱油、下入猪皮至八成熟,加料酒、盐、味精及胡萝卜、白豆腐干丁及黄豆熟后,拣出料包、葱、姜倒入小盆内晾凉成冻儿即可。吃饺子就酒尤佳。 炒咸什:咸什为过年利口年菜儿,它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其中有腌水疙瘩丝、胡萝卜丝、青笋丝,豆泡丝、白干儿丝。将以上原料都切成火柴棍粗细的丝,锅上火,放素油及葱姜丝炝锅,放入以上五丝,翻炒至熟,加盐、味精出锅前放上炒香的白芝麻和香油,拌炒均匀,摊出晾凉,随吃随取。色美、味香、利口。 |